图案一词,蒙语统称为“贺乌嘎拉吉”。因为盘羊的犄角卷曲好看,所以一般类似犄角形卷曲纹样称为“乌嘎拉吉”,而其它类型纹样称为“贺”,随着日用工艺品和图案艺术的发展,人民把一切器物的造型设计和各种纹样都称为图案了。所以图案,就是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的平面设计图。
  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比如各种用具,木箱、铜壶、银碗、桌子、马鞍、驼鞍等,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或多或少和图案有着密切的联系。 

  牧区常见的牛车,一种是棚车,蒙语叫哈木特日格,和过去城市中的马拉轿车相似,车篷用毡子围起来,冬天棚的前部还有挡风的毡帘,这是牧民(特别是妇女)出门的交通工具。这种棚车,都用各种图案装饰。有的加花边,中间缝有主体图案,看起来十分美观。还有一种“勒勒车”,无棚,十至十五辆车串在一起,一个人只要赶前面的一辆车,后边的也随着走,在最后一辆车上系一只铜铃,走时车摇动,铃就自己响起来,赶车的就能知道后边的车是否脱开。远远望去,一节一节好似列车一样,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胡车相随而鸣”的景象。这是生活中富有美感的图案景色,如果在晨曦或晚霞的映衬下,这一剪影又是非常动人的,无怪乎它常被摄影家所重视,一些搞装帧设计的美术家也很珍重。生活中的服饰,也有各式各样的,比如鄂尔多斯和锡盟的蒙古袍不一样,而锡盟的西乌旗和其他旗的蒙古袍又不一样,锡盟和它的邻居哲盟(现通辽市,站长注)、昭盟(现赤峰市,站长注)又各不相同。这些服装的装饰花边和服装式样的设计,都是精巧而美观的。鄂尔多斯地处海拔两千米之高原上,民气昂奋,情调热烈,他们妇女的服装多是蒙古袍,配以长坎肩,给人以明快,雄健的感觉,锡盟乌珠穆沁旗的服装,则是古朴、大方的蒙古袍,使人感到千里草原的那种广阔的胸怀。 
  哲盟扎鲁特旗和昭盟北部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靴子使人看了非常喜爱,这些靴子的式样和纹样的设计也是各有特色。灵巧的马海靴配以佛手和云纹图案更显得轻快;纯朴的布里阿耳靴配以变形盘肠山型图案,则觉得象大山一样稳重。 
  我们看到的各种马鞍和驼鞍的式样又不同,锡盟的马鞍和哲盟的马鞍自有区别,这些不同的马鞍和驼鞍的式样的设计也颇具匠心。
  在叫“那达慕”大会的摔跤竞赛中,摔跤手们在嫩绿色的草地上身着特制的色彩鲜艳的套裤和绣花坎肩,这些服装也是各式各样的,其服装式样和纹样设计按照耀武扬威的精神精心安排的。
  蒙古族妇女,很讲究头上装饰。头上的装饰绚丽多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这种妇女戴的头饰各盟都不一样,与服装相配十分美观,各种头饰的设计也是一种优美的图案。牧民生活中所用的绣花毡(密缝毡子)、蒙古刀等也有各种各样的式样,上面的装饰纹样也不同,都是按照物体的不同形状设计的,它们既是生活的必须品,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
  牧民们用牛奶制成奶豆腐等美味奶食品,常年食用。奶豆腐的各种形状,上面都印有图案。他们对食品的要求,不但味美,而且还要有观赏美。
  蒙古包内各种物品的安排配置,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蒙古包是圆形圆顶,用编壁式“哈那”围起来的毡帐。 
“哈那”是很多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杆用皮条穿联而成的, 拉起来就是图案化了的圆型围墙,搬迁时即折叠起来作牛车的车板。这是一种既科学而又符合美学原理的设计。以上只是举些生活中的实例,从中可以看到图案涉及的范围之广,它几乎接触到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因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它。图案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对群众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使人们感到生活中美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这实际上在激励着人们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加倍努力工作。蒙古族民间图案在人民的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是蒙古民族的宝贵财富。
575321_20161024102439924200_1.jpg

  第二节 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图案艺术 

  蒙古民族的生活是极为丰富的。作为反映生活、美化生活的图案艺术来说也是极为丰富的。从蒙古族图案看,美好的幻想,艺术夸张及生活的真实描写,是蒙古族图案的主要特征。在幻想和夸张中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因而纹样奇异动人,具有浓厚的情趣。蒙古族人民在创作图案时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既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又不去照抄生活。这里有思想性和幻想的广阔天地,象雄鹰凌空,骏马驰骋,它总是通过夸张和幻想,创造那种虽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却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比如经常见到的狮子、龙、风等各种动物图案常常以添加卷草纹,形成极为生动的各种图案。
  蒙古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地比较,挑选、创造、保留了适合自己生活情趣的生活用品和各种图案。这些图案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果细致考虑起来,从中能够看到蒙古社会各个时代的风俗演变。蒙古地区的各种用品由于地区,材料、制作方法的不同而形式也不同。比如在纯牧区的锡林郭勒盟,群众喜欢穿马靴和布里阿耳靴,而半农半牧区的哲盟、兴安盟、昭盟等地则喜欢穿马海靴。这种马海布靴上布满了图案,其造型和设计纹样显然和纯牧区不同。由于半农半牧区农业的发展,各种花卉较多,扎鲁特旗北部,满山遍野足有数百种花,比如:梅花、迎春花、兰花、牡丹、莲花、菊花、丁香花、石竹花、凤仙花、海棠花、杏花、山丹花……等等各种花鲜艳夺目,简直成了天然的大花园,所以当地的牧民们常用花做为装饰纹样。而在锡林郭勒盟等地区,则多采用卷草纹、各种盘肠、云纹等传统图案。由于内蒙古广阔的草原生长着数千种牧草,广大牧民对这些牧草十分熟悉和热爱,在生活和劳动中对每一种草的性质、特点都有着明确的了解,对此牧民们喜欢用图案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在蒙古族图案中可以看到极为丰富的卷草纹和花卉图案。无论是从纯牧区或半农半牧地区,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犄纹图案。牧民们叫额布尔图案。
  蒙古族自古以来从事游牧畜牧业,他们的财富主要是牛、马、羊群,所以人们对牛、马、羊(包括绵羊和山羊)、骆驼等五畜是极为熟悉的,在生活中就采用不同形式来表现。看了这些犄纹图案和牛、马、羊、驼的图案以后给人以生动、亲切的感觉,马的矫健、牛的质朴、羊的玲珑可爱,此中都寄托着图案设计者的深厚的感情。我们经常看到的云纹、水纹、山纹、火纹图案也是这样,蒙古族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美丽故乡的一山—水,为了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在设计图案时总是吸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和最喜欢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我们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陶中看到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云纹、回纹和犄纹图案。可以看出这种纹样的古老性和传统性。蒙古包的“哈那”,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交叉图案。这种交叉图案,十分普遍地应用在生活中,给人以欣欣向荣和极为丰富的感觉。各地区的荷包的造型设计和图案纹样也有所不同,有的用马形,有的用鸟形,有的用葫芦形和各种几何形等,荷包上的图案,也多用卷草纹和犄纹,花卉等用各种丝线绣成,也有用帖花的手法,或绣花和帖花结合的手法绣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精美的自用工艺品,如造型美观的银器制品,缝有各种图案的绣花毡,形式多样的鞍具,具有民族特点的蒙古刀和各种家具等等,其图案构思奇特,纹样变化多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了蒙古地区优美的风物景色。在蒙古族生活中镶嵌工艺也很发达,妇女们把自己的珍贵的首饰,喜欢放在用牛羊角骨或贝壳镶嵌的精美的小匣子里。这种首饰匣上镶嵌着各种花鸟图案,生动活泼,其设计又是另一样的格局。有不少说书艺人不仅是歌手也是很巧的工艺美术家,他们往往是自己动手制作四胡、马头琴等民族乐器,用紫檀等最好的木料作四胡的琴头、琴身,用骨雕镶嵌及各色飘带做为装饰。,找最巧的匠人雕成各种图案,镶嵌在乐器的明显部位。在哲盟通辽的一次说书比赛中,看到了数十种工艺水平很高的骨雕镶嵌的四胡,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有一件四胡上的图案,竟达七十余件装饰雕刻镶嵌,其中有鱼、葫芦、盘肠、扇子、各种花鸟、还有添加式杏花图案,真是匠心独运,精雕细刻。象这样的骨雕装饰品是很多的。生活中还有不少精彩的木雕品。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几何形图案。用点、线、面的变化组成各种图样。这种几何形图案并不是幻想出来的,而是来源于自然形象的摹拟。生活中蒙古包的圆形,车轮的旋转,蒙古包内的哈那,曲折的流水,连绵的丘陵,天上的云朵,牛羊的犄角,花草的卷曲等等经过长期的观察,概括、提炼,取舍和艺术创作,逐渐成为现在蒙古族生活中的极丰富的几何图案。 

  点线面既是构成抽象形态的造型要素,也是表现具象形态的基本手段,形态本身包括抽象和具象的,比如盘肠图案抽象的象征团结和持续不断,白色象征纯洁、吉祥等,而具象又有自然的和人为的现实形态等。而这种现实形态又是抽象形态赖以发展的基础。
  点、线、面的应用:
  在图案中,点、线、面的定义,除几何学上的概念而外,更重要的还是视觉的审美意义。
  所说的点、线、面,都是比较而言。如大点在小点边就可能有面的印象,一个随手画的圆点在其规则的圆点边则被视为不圆的点,而在更为不规则的点群中则显得很圃,这里没有几何学的尺度,只有视觉形态的心理权衡标准。这是因为画面上的视觉单元都是在各自的背景和周围的关系中体现其形态特性的。点是最小的单位,它的移动则成线,线的移动成面,面的移动成体等。人们通过点线面的表现或激超人们的视觉的共鸣的一种艺术。 

  点的表现方法:
  蒙古刺绣或装饰图案,喜欢用点的表现方法,这和其具体制作工艺有密切关系,比如牧区的绣花毡(密缝毡子),马海靴子等用比较规则的不同疏密的排列点组成图案。这种点的表现方法,对丰富纹样的作用很大。通过运用点的大小、疏密、轻重、虚实等各种不同的处理,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点的方法很多,有粗点、细点、有规则点和不规则点,有圆点和其它各种形状的点。在绣花毡和靴子上的点都是些虚点,集合起来形成虚线、虚面或衬托其它一些浮纹、主体图案。有时这些点也最能显示众多、聚散的现象。此外点有活跃感,比如在骆驼鞍的密集的点状底纹上,常常用几种艳丽的彩布较大的点装饰,具有活泼球体滚跳的联想。有时这些点给人以星星等闪烁的形象感。同等大小的点会给人们以串珠的联想等。 

  线的应用:
  蒙古族图案中直线(垂直线、水平线、倾斜线)的用线是常见的。用长短不同,粗细不同、疏密不同的直线,作种种变化,形成了极好的图案,还用不同的折线(以两根不同角度的线结合在一起的线),采取粗细、重叠、颠倒的方法画成各种交叉图案,常见到的回纹和哈那式交叉图案和盘肠图案等。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曲线图案。在蒙古族图案中最多见的是卷草曲线和云头纹之间的相交、相连的曲线,还比如犄纹和卷草纹等等。常常采用直线和曲线互相交叉,粗线和细线互相配合,形成对比。
  在图案中对描绘形象的结构、丰富形象的层次,分隔形象块面等都要用线来表现。可以完全用线条为主构成纹样,也可以用线表现各种明暗层次。 

  线有粗线、细线、虚线、实线和规则、不规则之分。
  线有方向感、动态感,对动和静的表现力最强,是曲、直、粗、细、长、短的最佳概念。横线有平稳感,竖线有森穆感,有树林的联想,斜线有不稳定感,有动向的联想。曲线有弹动感,交叉的线产生繁杂或紧密团结、纵横交错的联想。
  面的应用:
  面即块面其用处较广,有与其它表现方法结合运用的,也有完全用块面构成的。面与点对照,它是巨大、整体的特征,也是点线密集的最终转换形态,无论是点和线要确定其位置或形态方向,都要依附于面并受其验证,才能显现其性格——或为纹,或为底(背景)。如三点之间,二线之间,都可构成面的感觉(也称虚面),由于这一点,面给人一种单纯、概括、洗炼、平板、端穆等印象,规则的几何面极为鲜明,不规则的面则随其变化还可加强或减弱某种感觉。虚面也是面的重要表现手段和形式,有些被称之为肌理效果,其感觉变化也就更为丰富。
  在面的应用上,有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通过各样L的块面的变化,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比如三角形可演变成种种的三角形、多角形,正方形可演变成斜方形、矩形、梯形、菱形、长方形;圆形可演变成种种曲线形等。 

  动物图案:
  自古以来草原艺术家们以动物为题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当我们看到内蒙出土的那气势逼真的虎牛搏斗的铜饰牌、鹿纹、羊形饰牌,和林格尔壁画中的牧马和牧羊图,召庙前的卧狮,出土文物中的瓷羊等丰富多彩。 

  从岩画中可以看到古代猎人各种行猎的场面,各种骑士纵马飞驰的形象。 
  蒙古族民间图案中,也有很多反映生活中牛、羊、马、驼等五畜图案。在沙漠地带或丰盛的草原上,都可以看到一群群的骆驼、牛、马、羊(绵羊和山羊),所以在装饰图案中很喜欢骆驼等五畜图案。 
  召庙壁画等动物图案也很丰富,比如乌素图.召内就有龙、凤、鹿、孔雀、象、虎、鸟,还有许多牛、马、羊、狗、骆驼等动物。
  关于动物图案的应用,可以从民族史诗《三岁勇士谷诺干》一书中看到它的广泛性。书中主人公居住的宫殿,从建筑材料到装饰艺术等都有着形象的想象和描述:“珊瑚的马桩、珍珠镶的山墙、鸟骨架的房梁、狮子头骨做的天窗,南门上守着羚羊,西门上守着驯鹿,北门上守着雄狮,东门上守着猛虎,” 
“宫廷里点缀着:花尾的孔雀,巧舌的黄莺,野生的花鹿,飞快的麒麟,火红的狐狸,敏捷的黄羊,长腿的仙鹤,五彩的凤凰”。这是奴隶制形成前后史诗中的一段描述,从中可以看出蒙古族自古以来就用各种动物图案作为装饰,这不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而且是生活现实的反映。 
  内蒙古大草原山青水秀,景色迷人,草原上的人们经常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家乡。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山山水水,不仅用歌声和各种花纹、卷草纹赞美自己的生活,也用丰富多彩的山纹、水纹、火纹、云纹来赞美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
  蒙古族自有了文字以来也美化自己的文字,写蒙文篆字。蒙文篆字常常写在各种几何体之中,这种篆字,美观大方,深受群众的欢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三节 民族性格和图案设计的关系 

  1.兵器图案与勇武:
  从铜器时代的一种氏族文化遗存中(夏家店上层文化)曾收集到一批青铜器,有铜胄、戈、短剑和圆饰牌等物。匈奴的出土遗物中也有大批的铜镞、铜刀、铜剑等兵器。他们把武器弓、矛、剑、盾、箭筒都加装饰。装饰武器的图案,有动物形、云勾等象征勇武的纹样。至于盔、铠甲、胄的装饰和设计都是用以衬托英雄、美化英雄,并为其驰骋沙场而助威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的鹰、狮子等图案,这都是象征英雄人物的。牧民们在很多日用家具上就喜欢用狮子图案作为装饰。 
。有些英雄史诗等也喜欢用鹰、狮子图案为插图。 
  2.团结的性格: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团结的性格,很早以前古代蒙古人就流传着阿兰豁阿“五箭训子”的故事,成为团结各族人的颂歌。
  蒙古族图案中很多是表现团结的,这是反映了蒙古人民的一种朴实、诚挚的思想感情,这些反映团结的图案,在民间一直流传、使用。在民间有各种盘肠图案,方胜图案广为流行,在建筑艺术、民间工艺等各方面亦广泛使用。这些盘肠和方胜图案常常与卷草纹结合使用、互相交叉、紧密相连,用线条组成一种肩并肩手拉手,彼此联合,无懈可击的形象,用以作为坚强团结的象征。
  3.爱马——马具及马的图案 

  蒙古族很喜欢画马,因为马是蒙古族人民主要的生产和交通工具,也是战争中的骏骑、伙伴和战友,自古以来很多文学家、艺术家都以马作为描写对象,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至今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如《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马在人民当中成了自由平等的象征。 从蒙古族体育活动中也可以看出爱马的特点,在“那达慕”大会的三项竞技中,“赛马”是很吸引人的。那怕是一个苏木举办的“那达慕”大会,那些赛马迷就要从数百里的遥远的地方骑着马前来参加。在赛马场附近搭起蒙古包住下,有些观看比赛的人也骑着马,看得兴致正浓时会情不自禁地尾随大队飞马跑一阵子。正因为爱自己的马,牧民们也就经常歌颂自己的马。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马的图案也与马的雕刻一样应用的比较多,比如马形荷包,召庙中马的图案,马形银饰等等。因为爱自己的马,所以马的一切用具都要装饰,牧民们常说:“好马还得好鞍配”,对自己用的马鞍、鞍软垫、鞍桥、鞍鞒边、鞍鞠、鞍花、鞍座垫、鞍辔等等,都用不同材料和纹饰来装饰。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都用马来做为装饰,当人们看到内蒙古博物馆楼顶上的那匹凌空飞跃的骏马之后,都感到这是内蒙古人民的象征,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方面建设飞速发展的象征。 
  自古以来蒙古骑兵就闻名于世界,无数英雄人物在战斗中由于马的配合才能神速地转战南北,战胜敌人的。这是一段对马的颂歌:
    解放祖国的战斗中,
    心爱的战马和我在一起,
    在那激烈的战火里,
    冲锋陷阵从不分离。啊嗬!
    迎着那火红的太阳,
    英雄的意志更坚强,
    行进在暴风雨的黑夜里,
    踏过了冰川雪地,
    翻过那险峻的高山,
    心爱的战马是我的伙伴。
    为了保卫红色江山,
    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跨上了勇敢的快骏马,
    巡逻在祖国辽阔的边疆。 

  4.爱自由——鱼的图案
  在蒙古族图案中还经常看到鱼的纹样,鱼的图案在兄弟民族中也经常使用。蒙古族在十七世纪末使用索永布文字时就使用鱼的图案,象征着自由和平等,象征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四节 
从蒙古族图案看与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 

  1.与汉族图案的关系:
  古代北方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一直与中原的文化互相交流,吸收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元朝时“在服饰、礼仪、艺术生产等方面所受汉族影响亦不少。最早时蒙古人衣服多喜红和赭色,妇女多戴姑姑冠帽,以后则有了很大的改变,服色多样化了,姑姑冠没有了。很多用品如褥、鞍鞠、绦带等多饰以汉族的‘喜’‘寿’以及‘蝙蝠’等图案”。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看到,与汉族图案相近的“喜”“梅”“寿”“蝙蝠”“佛手”和一些吉祥图案。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是受广大人民迷恋的最有生命力的形象之一,千百年以来中原地区或北方民族,蒙古族都喜欢龙的纹样,龙的形象和表现方法,在各个时期,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而变化着。我们从1984年6期《文物》看到《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一文发表以后考古界、艺术界都引起了很大重视,这件玉龙高二十六厘米,颈脊耸起薄片状的长鬣、体勾曲、尾部尖收而上卷,但没有足,眼呈菱形,已经初具龙的形象,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龙的样式之一。考古学者研究:“红山文化的龙的造型是从豕形造型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红山文化的早期龙纹的发现,对研究龙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早期龙纹形象资料。龙的纹样在我国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纹样,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龙凤图案,在蒙古族中应用得十分广泛,从元朝的箭筒等装饰上看,都有很精细的龙的图案;元集宁路遗址出土的“剔花瓷罐”上面绘有凤凰牡丹。凉城县双台子沟元代遗址挖出的遗物中,也有“双龙纹铜镜”等。我们从大大小小的召庙中也能看到龙凤图案。蒙古族人民认为龙是美好事物的代表,是天上的神物,人们喜爱它,因而在鞍桥上、箱子上、护书夹板、蒙古刀、银豌、建筑彩画、荷包、针扎等上面都用龙的图案来装饰。
  哲盟库伦旗出土的元代“青花玉壶春瓶”,上面绘有十分美观生动的风的图案,据鉴别,可能是从外地传来的工艺品,它对蒙古族民间图案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从妇女们刺绣的花叶、花朵、凤的造型等都 
能看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2.与藏族的图案关系:
  喇嘛教黄帽派的传入,西藏僧人散布在内蒙古地区的各个寺院,随之在客观上给蒙古人带来一定的佛教文化,如医学、药物,历法,建筑与美术等。这些对进一步丰富蒙古族文化,有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宗教文化的传入,佛教的宝伞、双鱼、宝瓶、海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等八宝图案在蒙古地区广为流行,莲花等图案在原来的基础上用得更多了,特别是吉祥结图案更为群众所喜爱。吉祥结图案在原来蒙古族固有的占嘎的基础上在民间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大大地丰富了起来。在群众中从吉祥的意义变为团结的象征,由单调的盘肠图案已发展到多种多样的盘肠图案,这种盘肠图案也常常与卷草纹结合起来,构成曲线和直线对比的画面,形成了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的具有特色的,造型美观的盘肠图案。 

  由于兴建寺庙,召庙壁画、唐嘎艺术、雕塑、铜铸佛像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在民间藏式建筑也很盛行。在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藏式白塔。其它比如地毯工艺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蒙古族长期以来与兄弟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学习兄弟民族文化的精华,并融合在自己文化之中。始终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再创造,久而久之就形成本民族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 


  第五节 蒙古族图案的组织形式 

  蒙古族图案的组织形式分为三类: (一)是连续纹样的组织, (二)适合纹样的组织, (三)单独纹样的组织。
  I、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是用一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连接,或向四个方向无限伸展,使它连续成大面积的图案,它的形式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这种连续纹样,可以循环反复以至无穷。
  一个单位纹样经过连续以后,可以产生丰富复杂的变化。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陶看,原始人类已经懂得连续纹样的一般规律。
  二方连续是蒙古族图案中的一种组织方法,是一个纹样基本单位能向左右或上下连续,形成带子一般的图案。这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联想有关,并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如蒙古族牧民搬家时用的牛车队,总是由十几辆车连在一起走,骆驼的运输,骑兵队伍的行军等都给人以很强的连续感,连续性的思想。蒙古族的二方连续图案经常用在衣帽的边饰,各种器皿的花边美化等等;二方连续主要分为两种格式:一是上下连续的,叫作纵式连续。一是左右连续的,叫作横式连续。无论是纵式或横式,都要先考虑一个基本单位,这个单位的连续的基本结构。二方连续可以衬托主题之用,而且还具有独立装饰的效果。
  二方连续的基本单位的构成,有以下几种: 

  1.散点式——这种构成没有显著的方向,用一个纹样或两个纹样,依次向左右或上下二方排列,连成散点形式。
  2. 
直立式——骨法有明显方向,纹样必须向上,大多作对称形式。它和适合纹样中的直立式大致相同,但适合纹样是单独使用,而它则是互相连续。
  3.斜线式一纹样方向可以作各种角度的倾斜,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组成的纹样比较灵活。
  4.波状式——是由波形的曲线组成,有单线波纹和双线波纹两种。纹样可以安排在波线上,这种二方连续较富有变化。是用的较多和比较古老的一种形式。
  5.折线式——波线纹是由曲线组成,而折线式则用直线组成,纹样多作对向排列。
  6.几何式——是据据几何形组织构成,在几何形体里填入适当纹样,这种方法应用很广,图案变化丰富。
  四方连续是图案中的一种组织方法是一个纹样单位能向四周重复地连续纹样和延伸扩展的图案。也可以说四方连续纹样,是由一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方循环连续而成。蒙古族经常用万形四方连续和水纹、火纹以及各种几何形四方连续。一般喜用散点构成方法连接。经常在绣花毡、鞍具、建筑的天花板等处用四方连绿图案。
  Ⅱ、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蒙古语称为“套贺仁吉太贺乌嘎拉吉”。把一支花或云纹等恰到好处地安排在一个外形内,这一外形有明确的轮廓,比如圆形、葫芦形、杏花形、桃形、方胜形、云纹形。适合纹样中有边缘纹样,角隅纹样,中心适合纹样等,其中最基本的一类形式是以边缘纹样,角隅纹样,中心适合纹样等综合在一起运用的形式。在运用这种形式时其边缘纹样、角隅纹样、中心纹样,它们所占的部位、面积,大小比例适度。 

  适合纹样,基本上有以下两类:
  一、对称:
  蒙古语称“特格希合木”,在蒙古族生活和图案中到处可以看到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等量等形的形式。人们观察一对对的车轮,成双成对的犄角,三角形和五角星毡帐和头饰都用对称的规律设计的,人们观察自然现象的对称规律,并掌握这种自然规律,在图案中也运用了这种规律。
  对称式的适合纹样有以下几种组织方法:
  A、直立式——是向上直立的纹样,以中心轴线分左右对称构成的。直立式对称,给人整齐、对称、统一、调合的感觉。
  B、辐射式——纹样带有方向。向外的叫做远心式,向内的叫做求心式。两者的骨法主要由方向区别。这种方法很富于变化。
  C、转换式——是在一个几何形轮廓里由两个同形的纹样,互相调换方向排列而成,可以分为左右转换,或上下转换方式。 

  D、 回旋式——它与辐射式大致略同,纹样皆有方向,但它的方向是采用运动形态向四周旋转。因多用曲线,最能取得生动优美的效果。
  二、平衡:
  平衡是一种不规则的自由格式,依照力和量的均衡的法则,使纹样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以取得灵活和优美的效果。
  古代人在狩猎、骑马、跳舞等发现了平衡的形式美。一只折枝花,采用平衡式,可以变化多样,不受束缚。不论生物、动物、植物均可做成平衡的适合纹样,它的用途是很广的。
  角隅纹样:
  角隅纹样,又叫做角花(蒙语称:温楚克贺乌嘎拉吉)。蒙古族图案喜欢在四角用相同的纹样进行装饰。不论装饰一角也好,装饰四角也好,要看具体用途和需要而决定。蒙古族图案经常用角隅纹样,如桌面图案、靴子、地毯、建筑、刺绣等等都用角隅纹样。或单独使用,或与边缘纹样互相配合。纹样一般必须放到九十度角隅的范围内,它的骨法主要有自由式和对称式两种。
  边缘纹样:
  是一种适合于外形周边的装饰纹样。它随着外形轮廓而变化,外形圆的边缘也是圆的。外形方的边缘也是方的。边缘纹样可以单独使用,但更多的是衬托中心纹样。它和二方连续不同,边缘纹样要受外形的约束,而二方连续不受外形的约束,可以无限延长。边缘纹样的组织法,有自由式、对称式、连续式等。 

  单独纹样单独纹样从组织形式上看,是与周围环境没有连续,重复的一种独立性的个体单位。它是利用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配置在一定范围之内,并适应某种装饰形体的组织形式。
  单独纹样,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运用这种纹样来装饰。在骨法上又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组织形式,不规则(平衡)比较自由、灵活,规则(对称)由于外形约束而变化受到限制。 


  第六节 蒙古族图案的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
  蒙古族图案拥有广泛的群众性,可视性,图案是民间美术的最直观和普及的形式之一,它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性。它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融汇在一起。
  在人民群众中,对自己常用的图案都很熟悉,那个是回纹图案,那个是犄纹图案,对图案的构思和组织等都很了解。对生活中的实用品的美化,日用工艺晶的制作,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工艺技巧。
  图案艺术美的法则,也与民歌、民乐有共同之处。所不同的,一是属于视觉形象,一是属于听觉形象,我们在图案中看到的纹样,同样也可以在民歌中听到。
  民间美术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地描写,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具体体现,工匠的技巧、靴子的美丽,牛羊犄角的变形图案都是社会实践的反映。 

  2、纹样的传统性
  蒙古族图案一直保留着古老的传统的特点,青铜时代的铜器和银器、木器和骨雕的工艺技巧、爱好等一直保留到今天,古老的毡帐艺术和生活用品等历代相传,生活中的蒙古刀、火链、荷包,银碗,首饰、雕刻和镶嵌艺术画等有时一代一代相传。这些传世物品在一个家庭中都作为珍贵品保存下来,十分爱护,所有这些,其图案装饰古朴,具有民族传统的图案,其纹样设计往往喜欢一些古老传统图案,比如回纹、各种云纹、万形图案,各种盘肠和交叉图案、卷草纹、犄纹等等。这些纹样劳动人民一直保留了下来,并不断地发展着,无论怎样地发展,始终不失其古老的传统特色。生活中的服饰、靴帽、鞍具、器具的装饰都体现了这种特点。
  3、程式化、规律化的画法
  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的原则存在于各个民族的图案的规律中。同样在蒙古族图案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绘制图案时纹样交待清楚,线条明确,来龙去脉分明。箱子的装饰、桌面的绘制、家庭的绣花毡、门帘等都喜欢采用一种形式,这就是外边绘一层或几层边缘纹样,然后四角用角隅纹样装饰,中间绘有团形主体图案,底纹多以万形连续纹样陪衬。显得大方、醒目,给人以富丽、美观、层次分明的感受。形成变化统一的画面。绘制图案用对比的方法,如色彩的对比、线的对比、块面的对比、大小对比等方法,使用直线时总要以卷草纹、云纹、犄纹图案相互交叉、配合绘制。形成对比强烈而协调的画面。在画面中强调色彩的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和面积对比。
  蒙古族图案中的调和法
  1、渐变调和法;蒙古族图案中常用建筑彩画中的退晕法,使明度、纯度、色相的递增、递减渐变的构成,便得调和。渐变调和有,明暗渐变、色相渐变等等。
  2、隔离调和,在对比色中间插入与双方都有亲缘关系的色达到调和。在对比色中插入与双方都不发生利害关系的中间色,黑、白、金、银、灰。或运用这种极色和光泽色或用彩色勾勒形的轮廓,增加互相联结的因素。
  3、蒙古族民间图案有很大一部分色彩鲜明,浓重。但一张图案画一般都有一个主色调,我们看到蒙古族绣花毡和蒙古包门帘等底色近似淡黄色,配合红色贴花图案形成了一种暖色调子。牧民们穿的布利阿耳靴子一般是暗绿色,配以浅绿色图案形成一种偏冷的中性调了。这种同种色、同类色的运用也是比较多见的。
  平常说的主色调是指色彩在图案构成中反映出来的总的色调。它们是有多样而细微区别的,比如有各种区别的热调、冷调、明调、暗调、灰调,或以红色为主的热调,或以青色为主的冷调等等。
  各种热色相组成的色调,使人感到心情奔放、开朗和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各种冷色组成的色调使人产生出一种幽静、含蓄、轻快而稳定的情绪。
  色调在某种情况下是难以确定为某种主色调。比如两种以上色彩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是不能确定以某一种色为主色调的,只能是实事求是的称为两主色形成的色调。
  蒙古族装饰色彩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从蒙古族的工艺美术和淳朴的民间图案到召庙的装饰彩画,从民间的衣帽服饰到日用家具的装饰美化,都需要我们去总结,研究,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