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一民,男,蒙古族,著名油画家、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新壁画运动开拓者之一。擅长油画、壁画、中国画、陶艺、雕塑及考古鉴定。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参与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设计。1986年后,参与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园林创建,任总顾问。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侯一民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河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6年9月,侯一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刚刚接管的国立北平艺专。新中国成立后,北平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侯一民留校任教。1955年,为了打破人民币生产依赖苏联的尴尬局面,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由中国人自己来设计、绘制和印刷新中国的第三套人民币。侯一民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当红画家被吸收进了设计小组。

为了画好方寸之间的风景和人物,侯一民深入工农业生产一线进行大量写生:画二角券上的长江大桥时,在武汉蛇山上坐了整整一天;画一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时,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在天津一个国有农场对着一辆捷克造拖拉机描了两天两夜;画五元券上的炼钢工人时,在辽宁抚顺一个露天煤矿摸爬滚打了无数个来回;画十元券上的工农兵代表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门前眼疾手快地抓画了一拨又一拨的人……

设计完成后,一角券正面的“干部参加劳动”象征文化教育新变革;二角券正面的“武汉长江大桥”象征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五角券正面的“纺织厂”象征发展轻工业。一元券正面的“女拖拉机手”象征以农业为基础;二元券正面的“车床工人”象征以工业为主导;五元券正面的“炼钢工人”象征工业以钢为纲;十元券正面的“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象征人民参政议政。

在这其中,尤以五元券正面的“炼钢工人”为最妙:炼钢工人倾斜的姿势,给人以动感;手握长长的钢钎,钢钎的尖上竟是通红一点,一下子让人感到热浪扑面,钢水火红。1962年4月20日,新中国历史上首套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绘制的人民币开始发行,此后在市场上流通了整整38年。与之相伴的是,带有炼钢工人图案的五元券,在一次国际钞票界的评比中,被评为“世界纸币精品”。


第二次设计人民币:深入大西南

设计人民币是“不留名”的。唯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自己却因绘制了人民币被定性为“伸向人民币印制系统的黑手”。但即便饱受折磨和批斗,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中央决定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时,面对中国人民银行的邀约,他想也没想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对于这一套人民币的设计,中国人民银行给出了一个整体设计思路:“避开像前三套人民币那样全是工人、农民、牧民的形象,着力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侯一民不愧是画界高手,旋即提出了“第四套人民币要着重突出民族大团结”的主题。


 (一)欧洲人是上帝的宠儿吗

  在1924年的老上海,大约是暑期。在一辆电车的头等座位上,坐着白人父子。儿子也就十一二岁,长园的小脸,面颊白里透红,眼睛上有着金黄的长睫毛,和平而秀美。车上的一位中国青年人,不由得仔细地多看了这个孩子几眼。谁知,白人孩子到站下车时,在青年人面前停住,突然把脸向这个青年人尽力伸过来,恶狠狠的,好像是说,黄种人,看罢!你配看我!然后下车扬长而去。年轻人羞辱、愤怒而又无奈。他知道,白人孩子凭借着种族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势,在这个孩子眼中,黄种人就是劣等人。

  这个青年人把这次经历,这次羞辱的感受写成了一篇文章,名为《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抨击白人身上的种族主义。这个青年人就是写了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作家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文学家,可能不太了解欧洲的历史。其实,欧洲历史辉煌的时期是在两端,早期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时期,晚近是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帝国时期。从罗马帝国衰落的公元500年到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1500年间,欧洲是一个贫弱之地,是欧亚大陆经济版图上的遥远边陲。欧亚大陆中心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经常劫掠欧洲,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阿拉伯人都曾对欧洲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冲击。匈奴首领阿提拉在公元5世纪在欧洲纵横驰骋,以至于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可见欧洲人的痛苦和无奈!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在他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认为,所谓欧洲,实际上就是在抵抗欧亚中心地带草原游牧民族的侵略过程中形成。这也反面说明,当时欧洲的积贫积弱。

  欧洲兴起于1500年。水手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印度。这样,就可以找到一条替代被穆斯林世界控制的欧洲通往印度的商路。1492年8月2日,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率领三艘帆船出发。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后来西班牙人又在美洲发现黄金、白银,开始了欧洲的殖民时代。通过杀戮当地印第安人,抢夺黄金白银,欧洲人抢到了第一桶金,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1498年,葡萄牙人达·迦马率领四艘帆船绕道好望角,来到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的中心城市卡利卡特。回去的时候,达·迦马搜集了一船胡椒和肉桂,回到家乡卖了大价钱,是整个船队探险经费的60倍。暴利让葡萄牙人眼红了,他们要独霸这条商路。不是通过商业竞争,而是用武力把对手消灭掉,把对手赶走。葡萄牙人以一种“海盗+商人”的手段,最终独霸这条商路,并美其名曰“持剑经商”。后来的荷兰、英国纷纷效仿。由此,欧洲人开启了所谓的“大航海时代”。这是欧洲兴起的原点。实际上是欧洲人在母国的庇护下,纷纷驾船出海,碰到强大的国家就老实经商,碰到弱小国家就掠夺。现在好莱坞有一种星际探险类型的科幻电影,总是描写一只宇宙飞船船队在外太空探险、作战,消灭黑暗势力,消灭邪恶生物。这背后,笔者怀疑,是否无意间渗透着欧美人对大航海、大探险时代的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

  但是,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力却是乏善可陈。欧洲是欧亚大陆一个荒僻的角落。1498年,达·迦马到达印度卡利库特,但是,却没有带来任何反响。葡萄牙人带来的都是零碎小物件和羊毛织品。看看达·迦马献给卡利库特统治者的礼单:羊毛织物、帽子、珊瑚珠串、脸盆、罐装的油和蜂蜜。[1]笔者不太了解印度当时的生产水平,但是,想想我国传统评书中国家间互赠的礼品,达·迦马的这份礼单实在是太差了。卡利库特的统治者卡拉巴尔王公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他让达·迦马给葡萄牙国王带回一封信,信上说,他的国家繁荣富足,他希望从葡萄牙得到的是黄金、白银、珊瑚和胭脂。[2]实际上,应该替达·迦马感到幸运,这要是赶上暴君式统治人物,还不落一个羞辱君王的罪名,掉了脑袋。更重要的是,不仅统治者没兴趣,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没兴趣。由于葡萄牙,以至欧洲的生产水平落后,葡萄牙商品在葡萄牙本地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在印度卡利库特的价格,根本就无法进行贸易。

  因此,欧洲人在1500年时,只能抢,只能进行所谓的“持剑经商”。

  真正改变欧洲人的生产能力,改变欧洲人在欧亚大陆经济版图地位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此欧洲真正崛起,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成为上帝的“宠儿”。

  (二)工业革命巨变

  一般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760年。标志性事件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被广泛应用。推动蒸汽机发明的是两个行业,一个是棉纺织业,一个是炼铁业。

  棉纺织业在当时是英国的新兴产业。16世纪尼德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约三万名纺织工人逃到英国,给英国带来了纺织技术。棉纺织业属于轻工业,需要的资本较少,资金周转快,容易获利。英国棉纺织工业很快发展起来。最初的棉纺织业都是手工操作,家庭式小作坊生产。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这种织布器械改变了过去织工们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法。织工们只要用两脚交替踏板,飞梭就会自动地织成布匹,工作效率由此提高了一倍。随着飞梭的改进和应用,织布技术迅速领先纺纱技术。六个纺工才能供应一个织工所需的棉纱。

  提高纺纱技术成为当务之急。1765年,织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手摇纺纱机,被称为“珍妮机”,又称多轴纺纱机。纺锤的数目开始时装八个,后来增加到十六个,到1784年增至一百二十个纺锤同时工作。棉纱产量由此大幅度增加。但是,珍妮机的缺点就是必须用手摇。1768年,普雷斯顿的理查德·阿克莱发明、制成了(实际上是偷了别人的发明)水力纺纱机。这种机器使用滚筒以不同的速度纺成棉纱。从此,纺纱机的转动不再依靠人力,而是利用自然力。英国也从此能够制造出纯棉织品。水力纺纱机体积较大,不适于家庭分散应用。它需要建造厂房,集中生产。1771年,阿克莱在德比郡附近的德温特河岸开办了英国第一家水力棉纺纱厂。工厂出现了。不久,他雇佣了六百多名工人,其中多数是工资较低的童工,这是近代机器大工厂的开端。

  1779年,兰开郡的塞缪尔·克隆普顿吸取珍妮机的活动架子和水力机的纺纱滚筒的优点, 发明了综合纺纱机,又称走锭精纺机。这种机器纺出的纱既精细又而结实,一次能够带动三百至四百个纱锭。综合纺纱机自然代替了珍妮机。








                                                                                                                                                                               今生我们有缘,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

阳光灿烂的夏日,心驰神往。一起到草原,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白的云,看那远飞的燕……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

走进草原,心飞扬。青青的草,烂漫的花,暖暖的风,一切是那样亲切。根在草原,心怀爱恋,草原的开阔,总能打开紧锁的心胸。这是山的宽厚,风的抚慰,天的洁净,云的懒散,草的青香给予的。

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

草原,你山地草原的特点,离天很近,人称你是倚天草原,摩天草原,一直向往天的无垠和明净,却注定不能与天相连,只能与天相望,与天相恋,这是天与地的绝恋!

根在草原,爱在草原,我要为你歌唱,歌唱蓝蓝的天,歌唱浓浓的情,让歌声随草原的风,传给我的亲人。那里有我的思念,有我心中的恋曲。

作一首草原恋歌,爱你,想你,思念你,化作山雨,淋透我身,浸润我心。

草原,我对你的情永不变,变的只是容颜。你是我的歌,心中永远的歌,一首无名的草原恋歌。

 


侯一民在大西南考察了3年之久。为了设计各种民族形象和装饰纹样,他的足迹踏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1982年,侯一民回到北京,短短数月即完成了第四套人民币的主景设计:一角是高山族、满族;二角是布依族、朝鲜族;五角是苗族、壮族;一元是侗族、瑶族;二元是维吾尔族、彝族;五元是藏族、回族;十元是蒙古族、汉族。

1985年5月,在设计五十元券时,侯一民画了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是为了体现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意义。在设计一百元券时,侯一民冥思苦想而找不到突破口。国庆节时,侯一民上街溜达,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一字长蛇样的游行队伍正簇拥着四辆彩车迎面而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老一辈领导人的画像一字排开,心里顿时有了主意:“哎,把四位领袖的头像放到一百元券上不就很好吗?”于是,毛、周、刘、朱四位领袖的头像图案就这样上了百元大钞。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