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提到瓷器,首先想到的就是有著「世界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作为瓷都,景德镇製造的青花瓷尤为精美,其中的元青花不仅为后续的青花瓷製造奠定了基础,更使得青花瓷享誉世界。而这又与蒙古人有著紧密联繫。


·  景德镇窑  ·

 

景德镇窑,始烧于唐武德年间,产品有青瓷与白瓷。青瓷色发灰,白瓷色纯正,被形容为“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宋朝时,景德镇主要烧製青白瓷,并且开始远销日本。



元代为宫廷烧製卵白釉瓷、青花瓷和釉里红瓷。明朝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瓷器烧製中心,同时,以素三彩、斗彩及多种颜色釉为装饰手法的瓷器相继出现。


 景德镇  ·  蒙古人


景德镇「世界瓷都」的地位以及其发展过程与蒙古人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元代,全国各地窑厂逐步走向衰落,而景德镇制瓷业却突飞猛进,统领天下。浮梁瓷局的设置,为景德镇官窑机构的先河。


浮梁瓷局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官窑生产管理机构。它隶属于将作院,以提领为督陶官,泰定(元帝年号)以后改由江南两路总管督陶。元代所有的御用瓷器和官府用瓷均通过浮梁瓷局以「官监民烧」的方式在民窑中生产。


元代,在瑶里麻仓山发现了一种新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岭土,并有意识地将高岭土与本地瓷石混合使用,发明了「二元配方」制胎法。


此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製品变形,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从此开创了烧造大件瓷器的新时代。


「二元配方法」的发明,是景德镇陶瓷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蒙元时期,青花瓷、釉里红瓷、卵白釉瓷的成功烧製,开创了瓷器的新纪元。


原始青花瓷出现于唐宋,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瓷在明朝时称为主流,并在清朝时达到鼎盛。青花瓷是一种先在坯胎上用钴料绘画,再施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纹饰呈蓝色的釉下彩绘瓷器。


元代的制瓷成就,为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鼎盛及瓷都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


元青花与卵白釉瓷器的纹饰,经常在变形莲瓣中加上珊瑚、火球、螺、角、盖等纹样,这些纹饰和金刚杵纹与藏传佛教有著密切联繫。


元青花上有唐宋以来即为常见的「莲池鸳鸯」纹,也有汉族文人标榜清高的「岁寒三友」——竹松梅纹。这些现象正是汉文化、西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在景德镇瓷器上交汇融合的体现。


蒙古帝国地跨亚欧大陆,疆域辽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在景德镇陶瓷上也得到充分体现。


景德镇陶工从波斯引进优质的钴蓝料来烧造青花瓷,又将为穆斯林饮食习惯而生产的青花大盘、大碗销往伊斯兰世界。



从卵白釉的「太喜」盘可以看到蒙古贵族「以白为吉」、「祭器尚纯」的习俗。后来,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而蒙古人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创造了先决条件。


·  元青花  ·

 

元青花,又称元青花瓷,即元代所生产的青花瓷器。虽然青花瓷出现于唐宋,而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蒙元时期的景德镇。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其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这些精美而厚重的元青花瓷器,不仅成为蒙古皇室贵族的生活实用器皿。同时也出口海外,特别是伊斯兰世界。



从十三世纪开始,青花瓷在中东地区变得格外流行,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同时,极具中国特色的纹饰如飞鹤、龙和莲花开始出现在叙利亚和埃及等地生产的陶瓷器皿上。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