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内蒙古国蒙医医院的“掌门人”,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医药(赞巴拉道尔吉温针、火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她就是以火红的激情开拓蒙医药事业的乌兰。

乌兰,1963年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1986.9—2000.9在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工作。2003.11—至今任内蒙古卫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05.10—至今任内蒙古医学院硕士生导师。2007.10被卫生厅任命为内蒙古蒙医医院筹备办公室主任兼院长。在近25年的蒙医本科学习、蒙医临床医疗、临床带教、科研及管理工作中,较好的挖掘、继承、整理、研究、发展、创新了蒙医传统疗术,带动全区蒙医传统疗术的发扬光大,并获得了新的生机,同时将传承层次提高到硕士研究生层次,对挖掘研究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及研究。


▲联合国南北对话高端论坛上,乌兰在作交流发言。


1986年,乌兰从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本科毕业后,从此与蒙医结缘。蒙医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起源于蒙古族先民为应对跌伤、骨折及与寒凉有关的疾病时采取的抗病疗伤方法,后来发展为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主要疗法有针灸、放血、按摩和药物等。近几年,随着蒙医药学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内蒙古蒙医药事业发展从民族迈向国际,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好评与肯定。

1988年1月,乌兰在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建立了蒙医五疗科,白手起家,在国内外首次挖掘、整理散落在民间的蒙医传统疗术——火针、干针、温针、放血、敷疗、薰疗、拔罐等手法,将其整合到了自治区级三甲医院的科室,并且在挖掘、传承和研究中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使之获得了新的生机。


乌兰院长以《蓬勃发展中的内蒙古蒙医药事业》为主题作发言


2006年10月,自治区政府任命乌兰为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筹备办公室主任。2009年8月,自治区卫生厅党组任命她为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院长。经过不懈努力,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主体工程于2011年完成,医院于2012年4月正式开业。如今,该医院定编床位已从500张增至1060张,共收治门诊患者27万余人次,住院患者1.8万余人次,急诊急救患者1.5万余人次,床位使用率已达150%。


▲乌兰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针推科为考察组一行介绍蒙医放血疗法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成立,填补了自治区一系列空白,实现了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蒙医药工作者20年之久的夙愿,结束了自治区一直没有省级独立建制的蒙医医院的历史。该医院的建设和成立,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该医院被评为“首府百姓最满意的品牌医院”和“消费者最满意单位”。而所有这一切,都浸透着乌兰的心血和汗水。同事们说:“没有乌兰,就没有国际蒙医院的今天。”


乌兰——民族的女儿 蒙医的天使


2007年,在乌兰的倡议下,内蒙古自治区人大、政府、政协专门督查和实地调研了蒙医药中医药工作。调研组成员走遍了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的100多所蒙医中医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以及八省区的10所蒙医机构。在调研的基础上,协助自治区政府法制办组织起草并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条例》由原来的22条扩展到60条。《条例》的修订,为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稳步、全面、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被乌兰医生治愈的人专程来感谢她

2013年春节,以乌兰为团长的内蒙古蒙医药专家一行应邀参加了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召开的“南北对话”高端论坛。乌兰作了题为《中国蒙医药为城乡居民健康所发挥的作用和角色》的演讲。世界卫生组织驻纽约总部大使库玛·艾森接见乌兰等蒙医药专家时说:“你们是我到世界卫生组织后第一个接见的中国传统医药的代表。我们一定帮助你们,把中国的民族医药推向世界。”


▲乌兰(右二)向世界卫生组织驻纽约总部大使库玛·艾森(左二)介绍内蒙古蒙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乌兰使蒙医十几种传统疗术规范化系统化发展,该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重点学科、国家重点民族医研究室、国家传统医药流派工作室、自治区领先学科、自治区组织部创新团队。她与同行们培养的千名蒙医外治法医生已遍布蒙古族聚居的八省区及蒙古国、波兰、俄罗斯。该疗法的普及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在医改中放大了惠民作用,她为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乌兰为蒙医药事业的付出和贡献,使她不仅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且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在她看来,所有褒奖既是肯定,又是鞭策。而对蒙医药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对人民健康的担当与付出,将永远是她前行的动力。

参考来源:中国民族报,总编:蒙古文化周刊,装载请如实来源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