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自古以来都很尊重自己的姓氏名号,把姓氏同自己的人格名誉相联系绝不含糊。他们不但铭记着自己是哪一个部落什么“艾玛克”(氏族之意),而且在取名时也用那些象征着人寿年丰、勤劳勇敢、聪明美丽、吉祥如意等为内容的词汇。从某种意义上看,蒙古姓氏表现了蒙古族的一个历史特点及其文明的特征。所以,对蒙古姓氏有所探讨和认识对于我们激发民族精神建设高度文明是有密切联系且不无裨益的。

在此,笔者仅就奈曼旗境内蒙古人的姓氏的一些情况略述一二,敬请诸君指正。

一、“奈曼”确也是个姓氏名称

众所周知,“奈曼”是个地名。君不知,它又是个蒙古姓氏名称。今奈曼氏人大都聚集在本期南半部,且遍及全旗各地,是一个人口较多的蒙古氏族。他们一般都很诚实朴素、忠厚爽直,富于蒙古人性格。习惯上都称为“伊和奈曼”,“伊和”,意为“大”。其实是应称为“额和奈曼”才是确切的。奈曼氏起源于古代乃蛮部落而且也表明首先居于奈曼的一个氏族。

根据蒙古史经典文献《蒙古秘史》记载,乃蛮系占据二泰山、杭爱山之间广大地区的一个势力较强,文化较高的氏族部落。1204年被成吉思汗征服后,部分部众并入蒙古,成为统一的大蒙古汗国的一部,出征参战,择地游牧,遍布四方。比如喀喇沁(今赤峰市辖)的“乃马惕氏”、新疆厄鲁特蒙古中的“乃马惕氏”即是奈曼氏。另据有关资料,在伊犁哈萨克人中也有被俘蒙古人后裔“乃马惕氏”繁衍至今。他们都起源于古乃蛮部落。

历史上奈曼部落的绝大部分直属于蒙古汗国察哈尔的领导,为其八个鄂托克之一。清太宗天聪元年(1627年)。本部首领巴图鲁台吉衮楚克率众归属满洲。到崇德元年(1636年),按照满洲旗制,在奈曼部落设立“和硕札萨克”。从此,便有了“奈曼旗”之称。然而,奈曼氏人没有遗忘他们的宗族,始终沿袭着“额和奈曼”的称谓。

二、奈曼其他蒙古姓氏

在奈曼一直相传:“蒙古七大姓氏、即包尔吉格德(有写博尔济吉特)、奈曼、谢卜树德、达勒、塔塔尔、达尔沁,乌界德就是元老”。他们是构成奈曼部落(后为旗)的土著成份。那时,包尔吉格德誉为成吉思汗的后裔,称台吉贵族,一直执掌着旗扎萨克和箭佐(苏木)的实权,颇有威望。奈曼旗札萨克郡王共传12世16人,统治奈曼三个世纪。当然其余6个姓氏中也出现了不少知名人士,如本旗塔塔尔氏人士莫德格奇率众随僧格林沁出征,在天津抵御外强入侵的抗战中英勇奋战,功绩卓著。他又在后来的“辛卯之乱”(1891年)中身先士卒奋力抵抗保卫了家乡、拯救了乡亲为后人传颂。又如现代蒙古语文的著名学者布和克什克(汉名梁萃轩)就是本旗达勒氏人士。

除上述七个姓氏而外,奈曼旗尚有三十几个蒙古姓氏,其中较早的有像,候伯德、芒努德、哈尔努德、高尔其德等二十八个姓氏;后来先后从外地迁徙本期定居的尚有近20个姓氏。例如,从蒙古勒津旗(今阜新县)迁来的他班昂、邰处德、敖勒浩努德、扎赫尔、博日楚德、哈勒图德、乌特尔;从土默特旗(今朝阳、北票一带)迁入的高尔禄德、哈日努德、楚勒古德、包格禄德、敖木估德、昭诺勒德、舍京估德、宝拉嘎齐占德;从喀拉沁旗迁来的杭图德、朱日和德、噶勒处德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奈曼蒙古姓氏至少有46种(见附表)这里还有必要补充的有乌珠穆沁的斡鲁惕氏,乌珠穆沁和科尔沁的蔑儿乞惕氏,克什克腾的黑白塔塔尔氏(汉姓黑、白)、喀喇沁的陶格木德氏(汉姓张)、科尔沁的车格尔氏(汉姓白)、木勒秃剔氏(汉姓孟)。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就是木勒秃剔氏人士。在新疆蒙古人中尚有哈拉讷兀剔氏和沙喇亦剔氏。可见蒙古姓氏种类之多,分布之广。

蒙古姓氏在史书中都有记载,然而也有一部分由于地域变迁而略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对本氏族的起源、习俗、业绩、传说始终没有忘却,比如塔塔尔氏记得他们曾经是成吉思汗的仇敌;额和奈曼记得是从西蒙古迁徙而来;达勒氏是木华黎的后裔,乌界德氏是文沁夫之后裔;邰处德氏说他们与台吉(包尔吉格德氏)们是同宗;昭诺勒德氏氏从呼和浩特土默特东移的百户人家。在漫长的岁月中,本是同一姓氏也出现了若干分支。为了互相明确起见,把所饲养的牲畜、日常用具的名称复加在原姓氏之前来加以区别。后人们对此还是记得的。当然也有例外。如本旗姓肖姓张的蒙古人,从来就不认为他们是“汉族出身”,事实上从他们曾经行“博”供奉“昂格道”看来,是蒙古姓氏无疑,就是不晓得是哪一个部族了。

在奈曼旗蒙古人中却有非蒙古姓氏的蒙古人,这些家族本是较早时期就迁来本集的内地汉人和清室下嫁王公台吉的公主、小姐、随行人员或者陪嫁的满人,汉人。这一地理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在世代相承的休养生息过程中潜移默化,或者说自然而然的同化为纯蒙古人了。像姓刘的蒙古人,历来认为他们是汉人家族;随固伦公主来奈曼定居者中有姓龚的菜农、姓王的瓦匠、姓李的画家、姓张的工艺人,而他们的后裔早已成为地地道道的蒙古人了。

三、奈曼蒙古人启用汉姓的由来

蒙古人起用汉姓可以说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产物。从清朝中叶起,汉人从内地逐渐流向长城以北,以“借地养民”的名义在内蒙古地方定居从业。到清光绪年间,奈曼旗基本形成了蒙汉杂居的状态。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本旗鄂尔吐板街设阜新县治(1911年南迁),又于三十四年(1908年)在小库伦(今库伦镇)设绥东县治(1930年迁至八仙筒),旨在管理汉民事务和协调县、旗关系及判处民事纠纷,刑事案件等。所以官民之间、蒙汉民众之间的交往与日俱增。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动中,蒙古人原有姓氏用汉语表达多有不便,音节较多,不易记忆,对双方造成很多麻烦。甚至有的人蒙古人说自己没有姓,而使对方莫名其妙,啼笑皆非。可见蒙古人如何表达自己的姓氏已成迫切问题。所以他们逐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正式启用了汉人的“百家姓”。内蒙东部大量启用汉姓氏的时间是上世纪末(19世纪)到本世纪初(20世纪)这一阶段,从南向北的趋向发展,依次是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但没有越过大兴安岭。就是说还有一部分蒙古人没有起用汉姓。

奈曼旗蒙古人起用汉姓方式有三,其一,以原有蒙古姓氏的第一音节谐音字为汉姓者,如包尔吉格德氏姓“包、宝”,芒噶德氏姓“马”、乌界德氏姓“吴”、百尤特氏姓“白”等等,而用这种方式取得汉姓者为多。其二,以蒙古姓氏的汉意词为姓者,如“达勒”汉意为“脊梁”,故达勒氏取“梁”为其汉姓;又如达尔沁氏的“达尔沁”意为“沉”,所以就采用其同音词“陈”为他们的汉姓。其三,既非音译又不是意译,没有任何依据随意取一姓者也为数不少。如同是阿拉嘎处德氏却取用“薛、华、高、候”四个姓。“金”和“单”原也是同一蒙古姓氏;又如谢卜树德氏主要有姓席和姓谢的,但还有姓吴的,不过为数不多。更有甚者,全然不同的8个姓氏竟然都姓“白”了。

蒙古人使用汉姓并非意味着原有姓氏已经“无效”而被遗弃。因为现行的姓氏仅仅是原姓氏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所以他们一如既往,仍然铭记着自己的蒙古姓氏,应用着祖传的家族标记。


附件:奈曼旗蒙古人原姓氏与启用汉姓对照表


文字 | 《奈曼旗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片 | 《奈曼旗文史资料》第三辑、网络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