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底色中的精神图腾

——胡日查草原油画的深度解码

乌力吉

内蒙古草原是游牧文化精神核心区域,严酷环境塑造了刚毅质朴、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崇尚力量的文化特质。面对现代性,在坚守传统价值的同时寻求精神安放,使草原成为承载民族认同的活态精神图腾。胡日查的艺术创作是一场从草原出发的精神朝圣之旅。他生于苏尼特草原,长于斯,对草原的感知早已超越视觉层面——春日的沙暴、夏秋的焦渴、冬日的酷寒,这些刻入生命的自然印记,构成了其艺术表达的原始土壤。然而,胡日查的艺术创作并未停留在对草原风情的浅层描绘上。他毅然穿透表象的民俗符号,执意探寻那被风沙磨砺、被岁月淬炼的蒙古族精神内核——一种在苍凉宏博的自然意象中淬炼出的勇于开拓、克坚攻难的魂魄,一种朴厚、豪迈、刚毅、勇敢的生命气质。这构成了胡日查艺术创作最根本的表述原则与精神坐标

胡日查将创作草图奉为敏感的媒介,这绝非技术流程的简单环节,而是他精神探索与形式淬炼的核心场域。在《手稿》系列作品中,一幅作品历经两三稿的推敲是常态。每一稿的演进都是艺术家对冗余表象的坚决剥离,是对形式语言进行剔除和删减,使之逐步纯化的修行。他摒弃了样式主义对浮华表面的迷恋,转而追求形式语言的纯粹力量。这种减法思维在《搏克颂》《苏尼特的黄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画中人物个体的具体相貌与表情被有意模糊,代之以强调群体的总体特征与力量感。人物不再是具象的个体,而是艺术家精神投射的载体——在虚拟的空间、冷峻的表情与持恒的状态中,承载着超越乡土写实框架的象征意蕴。《无尽的光芒》则以其简洁硬朗的画面,富于浮雕感的塑造与描绘方法,将这种凝练推至宏伟静穆的境地。画面中的体面结构与明暗光线经过高度归纳,塑造出结实厚重、如雕塑般永恒的人物形象。这种对形式语言的提炼,使他的作品在具象写实的外壳下,蕴藏着强烈的抽象因素与内在结构张力,在理性严谨的塑造中透露出写意的精神性表达。

胡日查的视觉语汇具有鲜明的个人标识,是其精神诉求在画面上的物化显现:他摒弃繁复细节,追求形态的几何化、平面化或符号化。粗犷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具有稳定轮廓的形象,借鉴雕塑的体积厚重感与民间艺术的稚拙天真感。在《黄昏的守望者》中艺术家匠心独具地构造了“镜像”画面,两位青年牧民及其坐骑的姿态被高度概括,几近装饰性的平面化处理展现出力与美的强烈对比,宛如归巢的雄鹰,成为守望精神的永恒象征。

他倾向于沉郁厚重低饱和度的大地色系,常以暗调主导画面。在《搏克系列》颜料常以刀或粗笔直接堆砌,辅以透明色层的叠加,营造出深邃如青铜般的空间与光影质感。这种浓郁的低明度色彩,或刻意克制的冷暖对比,共同强化了视觉的凝重感与历史的沧桑感。局部精心点染的高光,如同金属锈蚀或烛火闪烁,在沉郁的整体氛围中注入呼吸般的生命律动。纪念碑式稳定的构图结构是其作品的精神骨架。在作品《峰》《黄昏的眺望》中金字塔形的庄严、对称式的平衡、水平延展的辽阔、对角线的动势,以及框图式的聚焦,共同服务于纪念碑性的营造。这种构图不仅赋予画面以永恒的静穆感,更将草原牧民朴厚刚毅的精神气质提升至崇高境界,使其成为矗立于苍茫大地上的精神图腾。

草原之于胡日查是生命的根,更是其艺术表达的永恒母题与核心符号。然而,他笔下的牧人、博克手和蒙古马早已超越了风情画的猎奇展示。草原的变迁、游牧文明的现代境遇、乃至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精神体验,成为他深度开掘的矿藏。《困马系列》及其后的作品正是这种艺术探讨与追问的结晶。草原不再是背景,而是承载着艺术家对生存现实、文化传承与个体精神张力的深刻省思的文化符号。

胡日查的艺术叙事,巧妙地避开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宏大二元对立。他将焦点凝聚于个人心理与精神的张力,将个人的经验、意志、感受和认识熔铸于画面,表达一种关乎存在的生存的状态。他《手稿4》《手稿15》的形象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流畅的笔触与和谐的色彩在形象的暗示下,构建出一个真实的心理空间——这即是艺术家敞开给观众的内心世界。在《静谧系列》《手稿6》《子夜》等作品中,色彩与线条本身成为主角,绚烂而单纯,厚薄相见,马与背景在装饰性手法中融合于抽象的几何形感,学院规范被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所超越。他大胆泼辣的用色、随意奔放的用笔,在内敛式的激情中,让民族色彩自然地服务于画面结构与情感宣泄,使感情得以无拘无束地释放。

胡日查的艺术成就,离不开其深厚的学院功底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严格的造型训练是其艺术大厦的基石。他一直迷醉于艺术,在美术学院苦练油画基本功,对传统模式有着精深的掌握。然而,他从未被传统所禁锢。其成功之处在于实现了传统程式和独创力的统一,达到了既学传统而使其不变成牢笼,相反使人如虎添翼的理想境界。这种统一源于双重滋养:一方面是对油画传统技法的熟练掌握,另一方面是草原生活赋予他的根性情感与不同于一般人的独特感受。传统的基本功与他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他的创作中交汇融合。如《无尽的黄昏》《黄昏的云》《诗与远方》等作品中的单纯稚拙与粗犷有力的造型语言,正是他经过画面构成的处理和在色彩、造型方面的概括提炼的结果。这些孤独远行的形象,既承载着传统造型的功力,又饱含着他个人化的现代意识与精神诉求。这种独特面貌的形成是艺术家长期在大自然中去吸取灵感、回归传统和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并将个人修养气质与感情融汇其中的必然结果。

胡日查以其内敛而执着的艺术实践,在草原的苍凉底色上镌刻下深沉的精神图腾。他以减法凝练形式,以沉郁色彩与纪念碑构图构建精神场域,将草原符号升华为承载个体精神张力与生存哲思的当代表达。他深植于传统沃土,却能破茧而出,在程式与独创之间开辟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其作品超越了地域风情的局限,直抵人类生存的普遍状态,在全球化喧嚣中守护着未被侵蚀的原始生命力的光芒。胡日查的画笔,最终指向的不仅是草原的过去与现在,更是在现代性浪潮中,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如何守护精神家园、确认自身位置的永恒追问。

2025.8.9

乌力吉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日查油画作品展示


无尽光芒
200x160cm
油画


黄昏的守望者
150x130cm
油画


黄昏的云
110x120cm
油画


西部之光
190x120cm
油画


无尽的黄昏
180x150cm
油画


博克系列
150x150cm
油画


博克颂
150x150cm
油画


博克-2
150x150cm
油画


博克系列
150x150cm
油画


困马系列-2
200x150cm
油画

胡日查个人简历




胡日查,男,蒙古族,1979年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参展获奖: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时代颂歌-2022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典藏作品奖

《大路西行-第二届中国油画作品展》优秀奖

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第二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

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第九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第八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入会资格作品

《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进京展》

《第八届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第四届青年教师扶植计划项目》立项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立项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美术创作项目》立项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四季草原亮丽北疆-全国美术作品展》

《第七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入会资格作品

《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8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入会资格作品

2022美丽弯区-全国中国画、油画、动漫作品展》

《精神·图示-第三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

《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写实)展》

《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

《最绘画-第二届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

《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2015吴冠中艺术馆全国油画作品展》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22年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

《化境长城外-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

第六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作品展

《挖掘发现-第二届中国油画新人展》

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

2018全国中青年写实绘画邀请展》

中国梦·燕赵雄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

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青海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美协、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油画学会等机构收藏。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