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图雅  翻译 | 乌云斯琴

图片 | 宋澎涛 乌云斯琴 张欣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完善和丰富,马具从最早的一块搭在马背上以便骑乘的皮子,发展成了如今涵盖马鞍、马笼头、马鞭、马缰等在内的一类器物总称。马具制作技艺是集木工、刺绣、皮毛、金属等工艺于一身的综合手工艺,其用料考究、使用舒适、装饰华丽。每一件马具的制作都堪称一场匠心独运的艺术创作。


制作马具,选材是第一步,也是奠定品质基础的关键环节。匠人们对材料的挑选极为严苛,皮革多选用优质牛皮,经特殊处理后,既坚韧耐用,又能保持良好的柔韧性,金属部件则常采用铜、铁等,以确保马具的坚固与美观。






制作马鞍时,工艺的复杂性令人惊叹。首先要精心打造马鞍的框架,这需要匠人们根据马背的形状,用木材巧妙拼接、雕琢,使其贴合马背曲线,为骑手提供舒适的支撑。随后,在框架上覆以精心鞣制的皮革,皮革的缝制工艺极为讲究,匠人们飞针走线,针脚细密均匀,不仅牢固耐用,更增添了一份精致美感。马鞍的装饰环节更是将蒙古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运用雕刻、镶嵌以及珐琅等技法,在马鞍上装饰以精美的图案,如象征吉祥的卷草纹、寓意力量的兽纹等,这些图案或简洁大气,或繁复精美,无不蕴含着蒙古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马镫的制作同样独具匠心。金属打造的马镫,经过锻造、打磨等多道工序,表面光滑如镜,造型古朴而不失灵动。其设计充分考虑了骑手的使用需求,既保证了在骑行过程中脚的舒适与稳固,又在关键时刻能为骑手提供有力支撑。马笼头和马鞭的制作也各有千秋,马笼头上的缰绳编织细腻,皮革与金属的搭配相得益彰;马鞭则选材精良,鞭梢轻盈灵活,挥动起来虎虎生风,尽显草原风情。在马具制作技艺体系中,编绳技艺作为核心支撑性工艺,以其独特的技法魅力与实用价值,构建起马具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维度。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不仅是一门实用技艺,更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蒙古族的历史变迁,反映了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从前,一套精美的马具是骑手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也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物。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具的实用功能虽有所弱化,但作为一种非遗技艺,它焕发出新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这颗草原上的匠心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愿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它能继续代代相传,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让世人领略到蒙古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统筹   牧仁

审核   乌日嘎 

新媒体编辑   张欣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画报》官方微信

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