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俄罗斯/苏联去蒙古的移民潮有3次。第一次是斯托雷平改革后到十月革命前这段时间,俄罗斯向东移民同远东俄日关系紧张有关。第二次在1920-30年代,这次和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蒙古的工业化努力有关。第三次是1940-50年代,那个时期的俄罗斯移民主要是在远东和蒙古劳改营服过刑的囚徒。战后这些人涌入蒙古有两个原因;一是使乌兰巴托的铁路和公路建设需要劳动力;二是蒙古开采铀矿需要工人。

许多俄罗斯人是盲流,即从不合法渠道进入蒙古。他们既有教徒,也有斯托雷平时期的移民。斯托雷平的农业改革包括物质鼓励向西伯利亚移民的农民,以及在俄蒙边境实边的哥萨克和他们的后代。当时扩建跨西伯利亚铁路和通往乌拉尔东部和里海的铁路,一战爆发前从沙俄帝国西部向东的移民多达1000万。

苏联蒙古共同开采金矿开始了第二批俄罗斯移民。1930年代苏联的集体化,以及西伯利亚饥荒造成第三波移民,这些务农的移民当中有乌克兰人,布里雅特人。1938许多在阿拉腾布拉格(Алтанбулаг 恰克图南边属于蒙古一侧)的俄罗斯定居者进一步向南部移民,建立了蒙古第一批国有农场。到1950年代中期,蒙古的俄罗斯移民已经多达一万人。


俄罗斯移民的后代被称为“当地俄罗斯人”,他们主要是俄中,俄蒙混血的下一代。这些人的国籍问题在1970年苏蒙谈判后才得以解决。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