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Сөнөд баруун хошуу)是早期自治区领导的故乡(德王 Дэмчигдонров 1902-1966),也是后来著名的“乌兰牧旗”(Улаанмөчир)文艺演出队的最早诞生地。

后来内蒙古草原上如雨后春笋出现的许多文化演出队都被称作乌兰(红色)牧骑(嫩枝/芽)。过去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是多功能团体:歌舞说唱表演,宣传红色政治,辅导文艺活动,还提供照相,修理,医疗等服务。

当时内蒙古草原地域辽阔,交通不便。而乌兰牧骑扩大了牧民的社会接触,深受草原基层民众欢迎,因此乌兰牧骑被迅速在内蒙古全境推广。乌兰牧骑代表赴北京接受周恩来等政府官员接见的经过曾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文。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乌兰牧骑初期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如今几乎所有表演蒙古族歌舞团体都被称作乌兰牧骑。

后乌兰牧骑时代的蒙古歌舞相当一部分已经沦落成单纯娱乐解闷的酒桌歌舞。往往都是酒酣人醉,唱唱祝酒歌,抒发下草原情怀,“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或者“逝去的草原”五六的....酒肉多了就容易变成借酒消愁,不利于身心健康。

现在不干什么体力活的城市蒙古人,他们的吃肉量已经远远超过从前他们在草原上劳作的先辈,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像老韩一样肥头大耳,像转世活佛一样。

2017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6名队员给习达日嘎写信,汇报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的乌兰牧骑去过欧亚50多国巡回演出。据官方统计,到2017年为止内蒙古草原上还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每年演出超过7000场。


乌兰牧骑已经成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1975年中国艺术团出访朝鲜演出就包括了当时的“红色草原文化”。


率队的团长是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浩亮。现在的人大都已经不知道这位红极一时的文艺大腕了。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