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马头琴爱好者,我时常会关注关于马头琴的元素的采集。在我发的很多微博里,有一个叫@蒙古族民歌与马头琴 的ID跟我的互动以及转发非常多。我也开始关注起这位博主的动态。



然后,我惊呆了。博主真的是一位有心人,他花了大把的时间收集有关于马头琴、蒙古音乐的专辑和书籍、谱子,份量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几番努力,我们联系到了@蒙古族民歌与马头琴 的微博博主刘先生。


刘先生是汉族人,“我不懂蒙语,不懂音乐。从小生于内蒙古,长于内蒙古,但是真正对蒙古族文化的接触与了解,始于认识现在的蒙古族的妻子。机缘巧合,尝试学习马头琴,发现身边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认识马头琴这个乐器,而马头琴的知识也很多来源于道听途说和口口相传,连培训学习用的乐谱都是手写复印的。因此,我开始尝试着找一些马头琴的资料:例如马头琴形制变化的过程、特点、原理,马头琴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在马头琴发展演变过程中做出重大的贡献的人(演奏大师、制作工匠等等)。在寻找马头琴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马头琴演奏教程、曲谱正式出版物少之又少,于是我想,如果能把那些散落于民间的资料收集起来,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这样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对马头琴的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这样还可能会让更多的孩子对马头琴产生兴趣,可以推动更多年轻人喜欢并学习马头琴这个乐器。”



刘先生说,刚开始的搜集其实很盲目。这个过程中,他只能通过查阅相关的新闻报道、专题论文等从中寻找和捕捉那些点滴信息,然后再按图索骥逐渐地掌握更全面的信息。“这也正是我所理解的收集的乐趣之一。你所做的工作越细致深入,你所掌握的信息就会越来越丰富,甚至可以从不同地方的碎片信息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只有这样,当你遇到了一件东西才更能理解它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收集的另一个乐趣是可遇不可求,需要耐心和知识。虽然色拉西、桑都仍等大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灌制过少量黑胶唱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留下来的音频资料少之又少。几年下来,刘先生买到了一张色拉西的马头琴演奏专辑、桑都仍的部分单曲,这些资料弥足珍贵。试想,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可以听到六七十年前的马头琴声,这既是打破时空的一种文化交流,也是对老一辈艺人的一种纪念和缅怀。


刘先生说:“这项工作做得久了,你会潜移默化地从最初的兴趣变成自己无法割舍的一种社会责任。后来,将收集范围扩大到了蒙古族音乐的整个范畴。这六七年下来,共收集与蒙古族音乐相关的纸质文献资料700余册、黑胶唱片、磁带和CD等音频资料200余件吧。”



“中国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的整理与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以完成于1918年的《蒙古风俗鉴》为标志。”

“目前发现最早的蒙古族民歌录音,是1909年芬兰语言学家兰司铁在大库伦(现乌兰巴托)录制的30首蒙古族民歌。”

“第一部蒙古语唱片由日本东京放送局在1938年在东京录灌制。”

“我国首部由专业音乐学家完成的蒙古族民歌集——是由革命音乐家安波、许直、胡尔查等人完成的《蒙古民歌集》。”


刘先生表示,蒙古族音乐资料没有所谓的“古籍”。我们现在更多重视技艺的传承,比如各种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艺以及民歌演唱技艺的传承,我们应该同时加大力度对蒙古族音乐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地、科学地搜集、分类、整理、展览、出版,任何时候文化都要寻根,每一首蒙古族音乐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生产生活场景和历史背景,如果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了解一首民歌的背后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那么最后就只剩下技术了。


“在接触、了解和认识蒙古族人和文化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责任、精神,草原上蒙古族人民敬畏自然、热爱生活、重视绿色健康生态的精神、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几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坚守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大爱精神……毕业于中央民大的苏日那老师,她能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义务教授马头琴,学员从十来岁的小孩到年逾古稀的老人,这是她对本民族文化的真正的热爱,以个人的力量在坚守、传播自已的文化,同时,她的奉献精神也在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据我了解,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热爱蒙古族传统文化并以一己之力在传承和传播蒙古族文化的个人和机构,例如北京的赫楚芒来马头琴文化中心、广州马头琴部落等等。”



“我有一个梦想,能以蒙古族音乐文献资料为主题打造一个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主题博物馆,它的社会功能定位是向普通大众以展览、视听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和传播蒙古族音乐文化,另一个是免费向大中专院校的师生,以及蒙古族音乐专业创作人员提供免费查阅服务。我想,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音乐,我们可以服务到更多的人,才是收集的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他说。


征得博主的同意,我大概把他发的一些图片整理一下,暂且做一个归类,以书、音乐以及其他藏品三种为主。看着那些泛黄的书页,将近十年未见到的录音老磁带、邮票藏品,我想那真的是用尽苦心去收集的宝贝。

书籍&谱子



专辑&磁带


其他马头琴、蒙古音乐藏品



这些只是刘先生收集的蒙古音乐资料、元素的一部分。为了配合文章,刘先生也整理了一部分图片并且重新拍摄。我也非常感谢他的用心。


热爱蒙古音乐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刘先生带着对蒙古音乐的情怀和梦想,依旧走在收集资料的道路上。他强调我们推广的是情怀而非个人(因此他要求我们不透露姓名并且去掉有他名字的图片水印),“我觉得让更多的人了解做这件事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可能会更好”。


而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在内蒙古长大的汉族青年,他用心的收集,已经为蒙古音乐做出了不少贡献。有很多人喜欢说“我想推广我们蒙古族音乐”,但实际上,真正的推广不可能一步登天,而是用心一点一滴、在日常里完成的,就像@蒙古族民歌与马头琴 的微博博主——刘先生那样。


也许默默无闻,但他就是蒙古音乐资料收集的KOL。


- E N D -


特别鸣谢:@蒙古族民歌与马头琴 (刘先生)

作者新浪微博:@阿桐宝力代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