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变后,瓦剌也先妄图借势南下,继续威胁明政府,但在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登基之后,对瓦剌采取坚决防御的军事策略,使其多次攻城不利,导致也先继续犯明的计划没有得逞。限于自身实力,景泰元年(1450年)后,瓦剌不再像之前那样全力进攻明朝,而是开始盘踞于长城一线明军防备空虚的外围地带,伺机而动。而河套附近的原东胜卫地区,正是其精锐和老巢所在。

瓦剌南下

《明史》中记载,景泰元年(1450年)二月,明朝大将石亨帅京军三万人,负责巡哨大同。“遇寇,败之。”对于瓦剌在河套地区附近的军事活动,《明英宗实录》中多有记载,景泰元年(1450年)五月,总兵官武清侯石亨奏“臣与太监裴当领军到大同,胡虏人马或千百,或数万,出入络绎,或临城攻围,随即退散,或四路剽掠,驰骤难追”。

可见,瓦剌部人马在住牧在大同西北地区时,利用明军内迁东胜卫后的防务空虚,经常伺机进犯周边府县,掳掠财物,是“达贼数千,分道入境,犯河曲县,杀房人畜殆尽。……”

不仅是进犯大同等地,在土木之变后,瓦剌军队也穿越河套地区,开始进入陕西榆林、宁夏吴忠等地。《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八中记载,景泰元年(1450年)闰正月,镇守延绥等处都督同知王春上奏称:“达贼入寇,臣等预令极边人民移入腹里。镇守陕西都御史王文、宁夏参赞军务佥都御史韩福等乃移文禁止,以致达贼将山城、清平二驿,巴门摆铺百户所人畜抢杀,宜治文等失机误事之罪。”

面对瓦剌越季住牧河套的形势,景泰年间,明军采取“搜套”的作战方式,在河套地区与瓦剌部人马展开军事斗争。有学界观点认为,“搜套”这种战略应是起源于此时,只不过规模相比较成化年间小一些,还不够系统。此后,伴随瓦剌在明朝边境攻城屡次受挫,双方军事对垒又发生了转变,瓦剌部才逐渐将精力再次收回蒙古草原。

明军

景泰五年(1454年),也先被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杀,瓦剌陷于分裂,原来东部蒙古的鞑靼部贵族势力复兴,蒙古高原再次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大多数瓦剌部众在也先次子阿失帖木儿的统领下,依然游牧于漠北,势力仍很强大,一直到达延汗(巴图孟克)继位后,紧逼瓦剌,使其逐步西移,主力退回漠西。

成化年间的搜套与筑城

再说河套地区。在也先死后,更是有大批不同蒙古部族南下明朝边境。到天顺年间,河套地区又成了鞑靼部蒙古各部落南下争夺的重点,先后有孛来、毛里孩、阿罗出、孛罗忽(达延汗之父)等往来进入河套地区住牧,只不过这时的蒙古部族内部权力争端频繁,河套地区住牧力量的变迁,还是各部落势力间相互较量、争权夺位的结果。

九边镇

一边是蒙古部族内部权臣间不断的纷争、汗位争夺,不断南下入犯,一边是明政府试图阻止其在套内住牧和收复河套地区。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蒙古各部开始大规模进入河套地区,河套渐成为其久居之地。对此,明政府内部也展开了激烈讨论,一派以延绥镇总兵官房能、尚书白圭为代表,他们主张“搜套”,即要求朝廷调兵遣将将蒙古人驱逐出河套地区;另一派是以兵部侍郎王复、延绥巡抚王锐、吏部侍郎叶盛以及余子俊为代表,力倡“移堡筑墙”,以修筑边墙来防敌入侵。

据《明宪宗实录》记载,仅成化八年(1472年)、九年(1473年)两年间,蒙古各部就多次入侵使明朝陕西三边一带遭受了巨大损失。当时,在大学士李贤的支持下,总制关中军务的王越曾上奏请求复议搜套战略,复设东胜卫,以图大举。

面对这种局面,明宪宗也是多次遣兵换将,想办法解除边患,直到成化九年(1473年)王越指挥的“红盐池之役”。红盐池即今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楞诺尔。据《明宪宗实录》中记载,“陕西参赞军务左都御史王越袭破广营于红盐池,以捷闻,奏云:“九月十二日,满都鲁、孛罗忽、癿加思兰三酋自河套出,分寇西路。……擒斩共三百五十五,获其跪马牛羊器械不可胜计,烧其帐而还。”此役,使得鞑靼蒙古受到重创,“寇以捣巢故远徙,不敢复居套。”,从此不得不退出河套。

明朝以此为契机,在巡抚延绥余子俊主持下,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修筑起一条东起清水营,西达花马池,绵延一千七百七十里的城墙。这是明朝在河套地区修筑起一道有形的防线,在后期防御蒙古的斗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这还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明朝并没有对河套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局面一直持续到弘治八年(1495年)终被打破。

草原中兴 卷土重来

虽然退出了河套地区,但草原上汗位争夺仍在继续。成化十六年(1480年,又一说是1470年,有争议,此处不做讨论),三十三岁满都海哈屯(已故满都鲁汗的妻子),同年幼的巴图孟克(黄金家族的唯一直系后裔,因生卒、即位年等问题,学界有所争议)结婚,同时立巴图孟克为大汗,众人上尊号为达延汗。不过这时的蒙古左翼三万户(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位于东边)是在达延汗的直接统治之下,而右翼三万户(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位于西边)他们都是在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异姓封建主统治之下,其中鄂尔多斯、永谢布二万户更是对达延汗心怀异志。

达延汗中兴

达延汗在满都海的辅佐下,地位逐渐稳固。其一边与明通使,一边来河套掠边。《明史·鞑靼传》中记载,弘治元年(1488年)夏,达延汗“奉书求贡,自称大元大可汗。朝廷方务优容,许之。”,这时达延汗就开始借入贡之机,逐渐往来于河套之地,并间或出兵明朝各边镇进行掠夺。《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八中记载,“孝宗弘治八年,北部复拥众入河套住牧。十三年冬十二月,火筛入河套。”这是蒙古部族再次在河套地区住牧定居的开始。

弘治年间和正德初年,达延汗在这一时期内,其东征西讨,先是多次进犯明朝。正德九年(1514  年)达延汗进犯河套边地,明军战败,蒙古骑兵突入大同。正德十年(1515  年)时,蒙古兵又从榆林进犯米脂、绥德,进入河套腹地杀掠众多军民。正德十二年(1517  年),达延汗又率骑兵南下进犯大同附近,明武宗朱厚照亲征,在应州附近与其激战,蒙古撤兵北退,此役过后,正德年间蒙古兵基本上再无出兵南下进犯。

在南下进犯明朝的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正德五年(1510年),达延汗又对心怀异志的右翼三部进行了征战,尽收其三万之众,击败鄂尔多斯万户满都赉阿固勒呼和永谢布万户亦不剌。后来,又重新整顿六万户,全部由黄金家族成员担任。其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济农,直接领导鄂尔多斯万户,并统辖右翼三万户(其中,其长子吉囊后袭济农一职,次子俺答是土默特万户首领)。至此,鄂尔多斯土部就再没有离开过河套地区,蒙古八白室也就长久地驻于鄂尔多斯之内了,鄂尔多斯蒙古族和鄂尔多斯版图基本稳定至今。

明朝后期形势图

正德十二年(1517年),达延汗去世。后来,鄂尔多斯等右翼三万户势力日益强大,与蒙古大汗开始分庭抗争。而鄂尔多斯和土默特就共同住牧在河套地区,以此来四处用兵。后来,土默特部又迁至丰州川地区(今天的呼和浩特、包头周围),以阴山两侧为根据地。应当说,这时的河套地区周边已经牢牢为右翼三万户所控制了,此后明军所做出的搜套、复套之举,可以说更是收效甚微了。

庚戌之变与俺答封贡

从嘉靖(1522年-1566年)至明末,是蒙古军队对明朝北部边境侵扰最为严重的时期。嘉靖初年,蒙古各部为了与明朝恢复通贡,摆脱困境,采取了长期武力侵扰,而明政府只能严加防范,坐视蒙古各部来犯。嘉靖十一年(1532年)时,吉囊从明朝延绥地方正式向明廷提出建立互市的请求,被明世宗拒绝。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俺答派使者  “款大同塞”,又向明廷提出通贡请求,结果又被明世宗拒绝。

由于明朝政府一直拒绝与其互市贸易,后来势力逐渐强盛的吉囊、俺答开始大行报复,“遂大举内犯,边患始棘”“据河套,雄黠喜兵,为诸部长,相率躏边”。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吉囊死,俺答独盛”,终于成为明朝北方大患。其后来又在嘉靖二十一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曾多次求与明朝通贡互市,均被明廷拒绝,后来大举入犯,。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兵犯大同,大同总兵仇鸾竟然重金贿赂俺答,请求移兵他处,结果是俺答兵至蓟镇,毁边墙而入,至通州,逼京师,在京师附近焚掠八日,“满志捆载去”,史称“庚戌之变”。   此役中,京师竟然是守备空虚,可征之卒仅四、五万人,老弱病残居多,腐败的明军“驱出城门皆流涕不敢前,诸将亦相顾失色”。此时,势头正盛的俺答是如入无人之境,在京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双方终于在嘉靖三十年(1551  年)达成开设马市的协议。但明世宗却并无诚意,时刻准备断绝贸易,后来双方战争不断。

从嘉靖后期到隆庆年间,明朝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主持下,各边镇将领一度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塞,采取赶马、打帐、烧荒、捣巢等军事行动进行反击,虽然明军也受到了巨大损失,但一定程度上使得俺答部众遭受重大损失,并逐渐陷入被动局面。

俺答封贡

直到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明廷封俺答为顺义王,立互市,俺答封贡得以实现,此后一直到蒙古三娘子(1550年-1612年,曾历配三任土默特部首领,明政府敕封其为忠顺夫人)“主兵柄”期间,蒙古贵族一直向明廷称臣通贡,虽偶有小冲突,但双方边境整体保持了平静的局面。


三娘子像

明朝、蒙古的衰败

万历三十二年(1604   年),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即位,时年仅十三岁。此时,蒙古四分五裂,各部又陷于错综复杂纷争中。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三娘子去世后,逐渐失去顺义王控制的鄂尔多斯、土默特等诸部群龙无首,开始各行其是,屡犯明朝边境,由于蒙古本身已衰败不堪,内部纷争不已,这时的侵扰已无太大作为,对明朝不再构成实质性威胁,

而这时,明朝北边防线重心已经东移。万历年间,位于明朝东北的建州女真乘势而起,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了统一女真的征程,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又以“七大恨”告天,侵扰明边,与明朝分庭抗礼。后金的兴起,使明朝、蒙古在河套地区的争夺不再是战略重点。之后,明朝就陷于了国内农民起义的泥潭和关外后金军队的南下威胁中,对于鄂尔多斯等部的侵扰也无暇顾及。而河套地区随着察哈尔部林丹汗的进击和后来努尔哈赤的南下,鄂尔多斯等部也逐渐没落下去。

崇祯五年(1632 年),皇太极组织远征军西进河套,林丹汗寡不敌众,逃往青海,金军占据了包括河套在内的内蒙古全境。

明末地图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