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春秋华夏美,神州巨变换新颜。人们的生活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点滴改变间见证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散落在通辽大地的时光记忆,打上了年代的烙印,记录着百姓脸上的灿烂笑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通辽汉语综合广播推出“通辽味道”系列报道,记录通辽美食,寻觅家乡味道,在“食”代变迁中,记录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折射出通辽经济发展的飞速质变。

    “科尔沁蒙古馅饼”历史悠久、制作独特,酥软香嫩、营养丰富,经过几代人传承发展,已经成为科尔沁草原各民族喜爱的美食。由于科尔沁蒙古馅饼的独特风味,2002年“科尔沁蒙古馅饼”被评为“内蒙古名点”,2012年在黄河美食节上获“中国名点”荣誉称号。通辽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于2012年10月24日成功制作出中国最大的“科尔沁蒙古馅饼”,并取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的认证。至此,历经四百余年传承的“科尔沁蒙古馅饼”誉满中华,成为餐饮界的标志性美食。

蒙古族馅饼是一种风味面食,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特产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蒙族馅饼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汉族有句俗语:“好吃不如饺子”,蒙古族有句常话:“好吃不如馅饼”,看来饺子和馅饼是同等上乘佳品。当我们把两面煎至金黄,满口留香的馅饼放入口中,惊艳的口感,完美的造型,使“科尔沁蒙古馅饼”无不彰显着文化审美和蒙古民族的生活智慧。

蒙古馅饼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蒙古肉饼,其馅料主要以牛羊肉为主,在配上适当的调料,以发酵好的面皮包好馅料,擀成饼状后煎制。其特点是馅特别大,经煎制后外酥里嫩、香而不腻。另一种则是蒙古馅饼,其馅料种类较多,有各类肉馅、菌类馅料、素馅等馅料,用特别稀软的面团包住,以手摊成饼状后煎制。以这种方式摊成的馅饼则皮更加薄,煎后更加金黄油亮,吃时更加新香可口、唇齿留香。

蒙古馅饼都是现场手工制作的,吃的就是这个薄脆和新鲜。品尝时按照个人口味配以蘸料,蘸料以醋、酱油、蒜泥为主。可以混合调制,爱吃辣的朋友添加内蒙特制的辣椒油,可增进食欲。也可以将蒜蓉辣酱抹在馅饼上,味道更加咸香浓郁,再配上羊肉汤食用味道就完美了。

在通辽,如果说有一种美食寄托了无数通辽人的乡思,有一种食物在“美”与“味”之间浸润着科尔沁饮食文化的丰厚底蕴,那一定是集通辽蒙餐精粹,牵挂着几代人味蕾的科尔沁蒙古馅饼。


END

记者:杨洋

编辑:益嘉

通辽广播电视台融媒体 出品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