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鲍凤林,蒙古族,1959年12月生,辽宁省阜新县人。现任内蒙古赤峰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基地书画高研班——鲍凤林民族风情人物专项研修班导师、内蒙古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内蒙古文史馆馆员、赤峰市文联副主席、赤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曾宪梓教师奖及全国优秀教师、“民族杰出美术家”称号。

呼伦贝尔雪 68-68cm

  作品曾获全国少数民族画展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全国画展中的铜奖.优秀奖以及全国第一届中国画学术展三等奖。作品入选全国第届、第一届美展,“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和平解放—西藏六十周年全国美展.建党九十周年全国美展。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等全国性美术大展。

春雪  136-68cm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学会、民族文化富、民族出版社、中国美协齐鲁美术馆、中国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内蒙古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出版有《鲍凤林中国画集》《鲍凤林国画集》《学院派精英·鲍凤林》《荣宝斋画谱·鲍凤林人物画》《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鲍凤林>等作品集。

  曾与冯远,杜滋龄.房俊焘合作完成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武昌起义》,完成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作品《贡王新政》。

高原秀  180-96cm

评论文章


天地人,生命主题与景观

——鲍凤林的人物画创作

徐恩存

  在当代画坛中,鲍凤林以自己的辛勤耕耘和艺术的成熟而令人瞩目。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审美追求和创作方向,执著地把自己的艺术植根在故乡北方草原上,在这里汲取并获得了艺术灵感与创作动力。他的艺术以表现生于斯、长于斯的蒙古族父老乡亲为己任,因而他作品在深层表现的是——天地人的永恒主题及其演绎的生命景观。他视北方草原及草原上的生命景观为自己的唯一精神归宿,并从这里出发,向着艺术的广度、高度和深度不断地追求、不停地叩问。

  应该说,鲍凤林的艺术紧密关联着天地人主题和草原生命景观的,正是因为在广袤辽阔草原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才有了他艺术上的节节提高与升华。因而,他的作品既表现了草原蒙古族的生存常态与风情,又能超越现实语境而随心所欲、神采飞扬地表达自己精神与心理的感觉,并始终在一种充实饱满、丰富充沛的情绪中,以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创作风格表现时代精神与现代气息。作品因而获得内蕴的层次感,又如此从容流畅,确实表明画家深入到生活本质境遇的深层,书写的是生命本色与天地人和谐一体的景观。

高原风 180-96cm

  鲍凤林承继了百余年来的“新中国画运动”中“为人生”的艺术精神,并在笔墨技法上兼容了写实和写意两大风格优长。在这一过程中,他的笔墨因“跨界”而获得丰厚与灵动。虽兼有写实的“内在结构”,却又体现写意的“内在意蕴”,并在意象选择、形式创造、笔墨发挥与诗情演绎中,伸展并扩大着主题、内涵,尽管展示的是日常生活风情中最朴素平实与人性本真的一面,但折射的仍是天地人主题的永恒与张力。

  苦心人、天不负。鲍凤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完成了从生活到艺术、从写生到创作、从物质到精神、从形象到意象、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提升与转换,作品渐从外在表象深入到内在情感与人性表达.正是这种“平民风格。的平实、亲切与单纯、朴素,使它接近了“大地之子”、“天地人”与“人性亮色”的深广内涵和本质性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的自觉”使鲍凤林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更趋于平实、朴素、单纯与真挚,进面远离了一度盛行的“英雄叙事”的空洞形式美感,代之以“审美尺度”表现并给天地人主题以丰富壮阔与多姿多彩的诠释。

高原秋韵图  68-68cm

  “审美尺度”是艺术自觉与目归艺术本质的必然标准与产物,鲍凤林的作品在岁月雕琢与时光沉淀中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日渐精到,整体把握与局部描绘渐显出娴熟与自我风格。在聚焦于日常生活的平凡诗意中,他笔下的普通人和平凡劳动者展示出草原民族特有的纯朴、憨厚与强悍,画家并不刻意于剑拔弩张形式的乏力强调,而是在寻常生活与劳动中刻画血肉丰满、雄健阳刚的生动形象与气韵生机,在最普通与最日常状态中刻画了草原父老乡亲的天性与品格。作品表明,画家的艺术自觉表现在他的“为人生”的艺术选择的不离不弃与渐行渐远,他学习、借鉴与继承了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蒋兆和开创的艺术风格与特点——“笔墨加素描”的方法,以贴近人生现实,表现生命的郁勃,在现实中提取感性生动的生命影式.这些全新的意象和境界刷新了传统水墨人物画对审美意识。在这些作品中,如《蒙古长调》《永远的长调》《高原风》《达尔罕风情》《试装》《季风》《草原母亲》《远方》《劝奶歌》《家人行》《行走平遥》系列、《哈达·祝福》等.

贡格尔草原 68-68cm

  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天空是辽阔的、大地是深厚的、人是犷悍雄强的,天地人在有限画面中展示的是生命蓬勃的宏大气象,视线被画家推向了远景,天地人融汇为生命的景观、激情与诗意。在这里,一方面是人本的回归,以及时“历史必然性的挣脱”,一方面是“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永恒追索与叩问。为此.鲍凤林“笔墨加素描”的艺术取向与风格,还融人了“意象加造型”、“线条加明暗”等多种元素.意在重建自我与艺术、自我与世界的新关系,对于画家而言.艺米取向与艺术选择.乃是出于艺术的需要和诗情的驱动。只有自觉置身于现始生活中,才能以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并建立全新的视角,才能感同身受地发现并把握人与现实关系的节奏与韵律,表现“中国经验”的丰富与复杂。从特定角度讲,“笔墨加素描”在写意中国画语境中,是极端的越界概念,但从审美的现代感与现实需要来看.它又是最切实可行、最为人喜闻乐见、最具表现力与感染力的艺术手段,从艺术启蒙角度看去,鳇凤林的这一选择,当属最具普遍意义与最具亲切性的语言风格。上述作品表明,画家笔下的“笔墨加素描”,是在注重人物造型的前提下强化笔法与墨线的表理性与变化的丰富性的,而不似“西画全无笔法”的弊端;在线面结合,明暗皴擦与结构分割中,营造形神兼备的效果,在整体构建中体现为一种真实感和现实性的“形似”与“实写”,并在步步深人中,依据“气厚则苍、神和乃润”的把握去推进虚写与实写的演绎与变化。

回到外婆家 189-166cm

  《蒙古长调》《永恒的长调》《达尔罕风情》《哈达·祝福》《飞雪迎春到》《试装》等作品,均见出影神兼备、“笔墨加素描”的写实表现特点,在骨法用笔、笔墨齐下、气韵生动中见出一种充实丰满的韵致来。譬如《达尔罕风情》,便是实写与虚写的典型作品,人物以实写为主.却并无西画不分巨细的逼真刻画与塑造,而是在确立构图_与人物动态中.以笔墨皴擦出素描般的明暗变化与层次,较之传统人物画的画法、程序,显然更趋于具象的结构、空间与形体的描绘。人物依然是线面结合,不难看到,人物,骆驼的笔线在干湿浓淡中游动,在一波三折中显现节奏、韵律与力度,牧女面部全无传缓“凸凹法”的旧貌,代之以结构素描的皴擦、渲染,而人物身着蒙古袍的褶皱与骆驼的躯体,则是率性的笔墨齐下的尽兴铺展,看似无序,任意挥洒.实在烂熟于胸,极具分寸,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不同质地与质感。背景则以虚写的空白为主.使空间更广阔、更深远,审美想象在此得以无限延展,如此的虚实结合,使画面全无斧凿雕琢之感.既显示了笔墨之美,作品整体又表现出节奏流畅的神韵四溢的现代诗意,鲍凤林在“笔墨加素描”的手法中,解决情感与结构、形态与体积、意象与具象的关系,并更重视动静,虚实关系的处理,使作品在形神兼备的同时,尽显中国画的美感与主题诠释的魅力。《蒙古长调》《永远的长调》《试装》《哈达·祝福》等都显示出画家的艺术感受力和非同寻常的表现能力。

吉日 180-96cm

  在《哈达·祝福》中,画家以宏大场面、众多人物组织画面,以“笔墨加素描”的手法极力渲染草原盛会的气息与氛围,画面呈水平状横向展开,众多人物的不同动态,或前后呼应,或左右顾盼地分布在近景与中景上。作品不特别强调空间纵深感,尽力在二维半空间内结构史诗般恢宏与阔大,不同人物、不同神态与表情,在画面中获得整体的浑然。画家以中锋用笔加结构皴擦出素描关系,更有力于形神与气韵的刻画与表现;在整体的构成关系中,黑白灰的人物组合,互为映衬,互为依托;画家着重刻画了蒙古汉子的租犷、雄健的生命光彩与魅力,又以细腻笔致描绘蒙古女子的温情与坚韧天性,在簇拥与怀抱中,凸显出中左部互致祝福的两位主要人物;在劲健的用笔、结构的皴擦、明暗的配置以及笔法、墨法、笔型、墨色的综合运用中,画面被营造得有声有色,而写意的用笔则使画面洒脱灵动、虚实互动之间产生的张力溢出画面有限空间,在繁简之中让人领悟了意味深长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家人行 182-144cm

  鲍凤林的艺术选择与审美取向,已经逼近并触及了“天地人”的永恒主题与生命内涵,他的作品呈现毒的大开大阖、收放自如的气象。显示出其审美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卓尔不群与独辟蹊径。作为具有浓厚乡土意识的画家,鲍凤林善于于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草原民族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并将它们置于天地人的广阔背景之中;重要的是饱在生命、精神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关联点,进而产生由此及彼、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的艺术品格的提升。就此而言,气象的宏大并不在于画幅尺寸的巨大,而在于是否拥有大爱和悲悯精神,一切千古绝唱,无一例外都是心灵情感深处的大爱觉响。鲍凤林作品中的大爱,乃是天地人的生命主题与景观的根本之处,把外在世界现象与内在精神追求结合为一,使作品兼顾内外,力求完整与尽善尽美,是鲍凤林艺术地诠释生命主题的一种方法,是营造生命景观的现实实途径,而艺术思考与长期实践探索,使他摒弃了固有真实生活的表面逻辑关系,探索一种理想化与诗化的“真实”。因此,他的作品的现实联系不是外在现象与形而下的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依赖于人的生命、精神和画家在现实基础上的特殊想象,并因而形成特有的理想方向和目标,使之在出发点上与西方绘画拉开了距离,并因此显示出画家作品的个性与风格。

婆媳情 136-68cm

  艺术在本质上是一份纯真的幻想,鲍凤林通过对生命主题诠释在其沉郁顿挫的转折点上找寻灵感的资源,无疑是生命主题的再发现和生命景观的再创造;而且,在实践中,他把现实生活的感受与诗性想象都包含在艺术创作的发展逻辑之中,突出了生命主题与现实生活结合所产生的深厚与沉重力量和深邃意蕴。当画家从自我的特定角度去感受生命、生活的时候,串联起生命、精神与现实的关系时,其艺术自然具有了史诗般的张力,使作品变得深广、壮阔与博大。那些普通人和平凡劳动者,既是活生生的现实,又是生命主题的宏大景观,它们既朴拙又单纯,既深厚又蕴藉。鲍凤林的作品启示了这样的经验——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具有来自生活的质感,任何艺术的逻辑都应该包含有生活本身的逻辑,鲍凤林实践着这一理念,并收获了丰硕的艺术果实。是的,艺术的责任与使命,永远联系着人类、社会与生存,艺术家的创作永远在天地人的母题中获得启悟与灵感,这也是“为人生”的艺术的质地与境界所在,这样的艺术自有它的充实与丰满。

鲍凤林的艺术证明了这一点,他的艺术回归到故乡草原,又不断在草原故乡那里获得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在这一往复循环中,他的视野愈加开阔,他的思考愈加深远,他的艺术也愈加精粹……

踏雪 68-68cm

作品欣赏

路遇 68-68cm

祥云 158-163cm

漠上清泉  68-68cm

蒙古长调 185-175cm

迎亲  144-183cm

试装 260-145cm

盛装 180-96cm

玛拉沁 194-143cm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