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勤劳朴实的蒙古人远离大漠故土在中原扎根。朴实的人们,整洁的村貌、合谐的民族,又打造了一个完美的蒙古人家园。

中原“宣氏”蒙古后裔建议,让远离蒙古祖地的游子宗族能够团结和睦、生机勃勃、兴旺发达,永远昂首屹立于中原大地。同时希望亲兄弟分开的西姓宗亲,早日能够回归。“宣氏”蒙古后裔称:他们在苦苦寻找失散的宣、马二姓宗亲!你们在哪里啊?在哪里?如果西氏宗亲看到请你们联系:

宣兵田:13781800622

马远征:15937587327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宣氏蒙古宗族,源于大元建国为治理中原留下的成吉思汗第五世孙帖木儿公之后世子孙。

马秃塔儿,西汉杰儿,宣帖木儿系同胞兄弟。祖父为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建立大蒙帝国立下了功勋,初封为千户那颜,世袭军职。祖父殁,千户那颜传于父。父曾参加过残酷的蒙金战争。父殁后,马秃塔儿昆仲三人为长,故袭父职。兄弟三人跟随元世祖忽必烈在统兵南征,南北平叛,挥军灭宋等征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兄弟三人中,马秃塔儿于元朝建立后以宣武将军右翊蒙古侍卫亲军千户职护卫大都(北京)的安全,后惠宗赠职照勇大将军,佥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范阳郡候,敕葬荆山。 

西汉杰儿,行二《(同志)叶县志、卷八、人物志上》载:“西汉杰儿,叶县人累官至礼部尚书,封南阳郡候”其他《元史》无传家传行述失存,世传史料具无,政绩无可考。《(嘉靖)叶县志、卷一陵墓》载:西汉杰墓,在县西南昆水上。“具体墓址不祥,后世子孙无音,查无果”。

宣帖木儿,行三系宣氏宗族之始祖,按始祖随主入住中原计,其政绩在至元年间。但由于年代久远。元初档案材料大都绝迹,加之种族关系,县志、府志均无详载。仅有《康熙》叶县志、卷八、杂记》载:“元马秃塔儿,宣帖木儿葬处,二公元时蒙古色目人,若宣帖木儿为南阳府尹,则并非流寓于叶可知”。《(嘉靖)叶县志、卷一、陵墓》载:“宣帖木儿墓在县东南七里,元南阳府尹”能查到始祖宣帖木儿有关史料的也只有上述史志中:廖廖句,除此再无据可考。

始祖故后葬处,上述叶县志载:“宣帖木儿墓在县东南七里……”据此应在县东南堰村区域。公元一九五八年前,在堰口村东岗上存在一大片坟地,上辈老人传说,称该片坟地为“宣家坟地”邻坟地侧岗顶东西向有碎砖瓦片数丈长,且地下有较深根基,无法耕种,本地老人代代传说此处为“宣家祠庙”。自此遗址向南数丈之外有东西两个南站立的大石羊,石羊均高近两米,约重千余斤。故又称该处耕地为石羊地,祠庙向东偏南有一大墓,墓体不高,墓围很大。大墓南边有一大片墓群,墓群占地面积约十余亩(笔者记忆据廉村长门历代先祖传述,堰口宣氏墓地占地面积有十八亩之说)。墓地之大石羊,于公元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年代深翊土地时砸碎清理墓地。该处墓群亦被铲平用作耕地。大墓于一九六六文化大革命期“破四旧”时被当地“红卫兵”挖开,发现墓帮墓顶均为红石条砌成。墓顶红石条距地面有九尺左右,墓门南向,亦用红石凿成,并凿有门脚。如同早前农户双扇门模样,开关自如,墓门被开启后,众人观之骇然,阴惨可怕,无一人敢入内察看。穴有多深室有多大都没有看清楚,更没有取出任何遗物,当即就又关闭墓门,用土将墓封实,此种情况有当时参于掘墓之人朱士卿现场述说。看来始祖墓穴现仍完整的保存该处地下。仔细观察祖墓群周围地形,墓群所栖土岗,岗北紧靠由叶县至舞阳的古大道,岗地南侧不远处即为昆水,由西向东绕东部通过叶舞古道上的焦赞桥向东北方向流去。始祖选此宝地为栖身之所,实为圣人之举。



重修始祖墓:

始祖故距今700余年,堰口祖茔,始祖墓基早已荡然无存,后世子孙祭祀无门,每每心存愧疚,为了族人怀祖心愿,我们于2013年在宣庄村界规划墓地,选址新茔,安灵树碑,重修了始祖墓,并于2014年清明节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终于园了族人思始祖心愿。


续修“宣氏宗谱”:

虽话说乱世藏金,盛世修谱,随着人丁兴旺,各分支的繁衍,续写宣氏宗谱,迫在眉睫,在修谱期间成立了宣氏宗亲族务理事会二、成立了宣氏宗族族务理事会 ,目的是引导族人强化本族子孙的血缘观念,强化属于同一宗族认同意识,生发出同根所出的归属感。这对凝聚宗族成员和睦友善,精诚团结,共谋发展起到充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续写家谱寻找为查证历史资料,理事会六人到南阳府衙(元时建的府衙,明朝时期又重新修缮)。


叶县、平顶山及外省市者就占宣氏族人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对准确落实户口,考察族籍,查对派序等带来重重困难。但参修人员对撰修“宣氏宗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激发出的责任感强,他们还避寒冬酷暑,四处奔走,逐人考察,认真收集入谱资料,经过近八年的艰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宣氏宗谱”终于告成。


今日之“宣氏”蒙古后裔:

宣氏家族是随元世祖进入中原的蒙古族人,现已聚集中原700多年,繁衍生息已二十八代。现有人口千余人,族人至今仍保持着与汉人不同的习俗。自古流传宣、马、西三姓族人互不通婚,忌过中秋节和不同的葬礼。族人以宣庄村为聚集地,本村七百余人。其余分部于廉村镇一百余人、仙台镇一百余人、姚寨村六十余人、常李村七十余人;其余分部于和庄村、段高庄、毛张村、刘庵村、白果庄村、以及罗庄和平顶山等地。


树立振兴宗族目标


要使后世子孙我们宗族长期平庸无奇的现状中迅速醒,就必须振兴宣氏宗族之路,大家都认为为实现振兴这一目标,只有靠“知识图强”。教育族人重视教育,自强不息,使大部分族人都有较高水平的文化素质,从根本改变族人落后面貌。为达目的,我们除对族人反宣传教育外,对族人校学生实激励措施。每年对族人子弟升入高校者颁发荣誉奖,并在本族中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启发后人,并将他们载入宗族史册,鼓励他们献身宗族的振兴事业


自宣帖木儿十一世孙迁居宣庄,到现在村里还有保存完好的先人生产生活用具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们族人的经济也在飞跃进步,已先后拥有了豪华住宅。先后建起豆制品加工厂,豪华家具厂,大型建材批发,面粉厂等


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也有较好的发展


叶县廉村镇宣庄村民风民俗纯朴,生产生活安定,村容村貌整洁,环乡公路串村而过,地理环境优越,是生活与养生佳地。

——宣氏宗族族务理事会供稿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