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 --- 战地记者、摄影

1912年生于北京,于1930年考入北京中法大学经济系,是报道“卢沟桥事变”第一人,1936年11月,绥远抗战的炮声打响后,方大曾即到前线采访。这次长达43天的行程,他全面报道绥远抗战,用相机和笔为武器,将前线的消息及时传递到后方,写出《兴和之行》、《从集宁到陶林》、《绥东前线视察记》等稿件。

▲1936年12月兴和县城    方大曾作品

兴和县城门

城门外

兴和县街道

▲1936年12月 兴和县政府   方大曾作品

(政府官员与骑兵第七师师长门炳岳将军)

▲1936年12月 兴和县义勇军   方大曾作品

▲1936年12月 兴和县义勇军缴获的汽车   方大曾作品

▲1936年12月 兴和县正在修建的阵地   方大曾作品

▲1936年12月 面对大青山站岗的哨兵    方大曾作品

▲1936年12月 兴和县义勇军   方大曾作品

▲1936年12月 兴和县政府   方大曾作品

▲方大曾采访期间冒着严寒骑马翻越大青山途中,摄于1937年1月6日。

1936年12月17日上午十点左右,方大曾与范长江、王华灼等记者一同随骑兵七师师长门炳岳乘汽车离开集宁,在隆盛庄、兴和、红茂营子等地采访视察后于12月19日返回集宁,1937年1月5日在这里完成通讯《兴和之行》

▲1945年8月13日,八路军收复兴和  刘峰拍摄

兴和县城有四座城门,但四座城门不一般大小。南门最大,其次是东西门,北门最小,所以有“小北门”之说。照片上骑兵进城的方向,直指小北门。1945年8月13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主力一部,收复绥远省兴和县城,部队一千余人,主要是以六团为主,八路军进入兴和县城的时候,县城内的日伪军都已撤走,没有抵抗。8月15日留三连守兴和,其余部队向集宁进发。

图为1948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兴和县党政军一班人合影照片。前排右一为前任县委书记侯作桂,前排右三为接任县委书记姚玉光,中间者姓名不详,是县长,后排年长者是县大队队长,后排调皮的小兵是通信员,最左边的年轻人是县委文书。后排左起第一人穿新式军装的是我的父亲田恩民,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绥东军分区兴和县县大队政治委员。这张照片是欢送前任县委书记侯作桂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时的纪念照片。

▲50年代兴和县区公所证章

▲40年代绥远省兴和县教会珐琅章

▲民国时期兴和县兴善堂支会清净理教劝戒烟酒徽章正面

▲民国时期兴和县兴善堂支会清净理教劝戒烟酒徽章反面

  兴和县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乌兰察布政府网、7788.com 等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