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都蒙古(又称青海蒙古) 

蒙古语读音为:Deed mongol  ,“德都”是其汉语音译习惯写法。


主要指青藏高原居住的所有蒙古族以及祁连山北部居住的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


意为:居住在高处的蒙古,有学者意译为“上蒙古”,因这部分蒙古族生活的区域地势高和生活区域离佛教圣地最近而得此名。“德都蒙古”蒙古语称呼名词从清朝时期就开始形成,从那时期的很多蒙古文书籍中都有“德都蒙古”名词的蒙古语记载。


但汉文记载中一直习惯记载“青海蒙古”或“西海蒙古”,由此一来“德都蒙古”名词就成了蒙古族圈内的自称法而很多其他民族一直沿用“青海蒙古”称法。所以“德都蒙古”这个名词对其他民族来说感到很陌生。



德都蒙古语言上操蒙古族三大方言之:卫拉特方言。  


因水草丰美,历史上元朝至清朝蒙古族各部落纷纷迁徙至青海住牧,也对整个青藏高原政治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先后有唐古特、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西蒙古,往流蒙古,即成吉思汗诸弟系,和硕特的统治者都是成吉思汗大弟哈萨尔之后裔。


1578年,阿勒坦汗(俺答汗)与格鲁派藏传佛教领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仰华寺举行会谈,蒙古正式接受了格鲁派藏传佛教,阿勒坦汗赠给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称号,“圣”即超凡之人;“识一切”是藏传佛教对在显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僧人的尊称;“瓦齐尔达喇”是梵文,意为“执金刚”,也是藏传佛教对在密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僧人的尊称;“达赖”是蒙古语大海之意;“喇嘛”是藏语上师之意。


索南嘉措得到了达赖喇嘛的称号,他又向上追认了两世,自称三世达赖。索南嘉措赠给阿勒坦汗“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称号,“咱克喇瓦尔第”是梵文,意为“转轮王”;“彻辰汗”是蒙古语,意为“聪明睿智之汗王”。蒙藏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起来了。



17世纪初漠北喀尔喀部却图汗入青,控制了青藏地区。  


1637年,和硕特部固始汗进入青海,灭却图汗,控制青海全境,1640年又发兵西康,灭顿月多吉。此后,他佯称接到达赖旨意返回青海,实则在1641年突袭西藏,并于1642年攻占日喀则,灭藏巴汗政权。固始汗尊奉罗桑却吉坚赞为师,1645年(清顺治二年),固始汗授予罗桑却吉坚赞以“班禅博克多”的尊号,确立了班禅第二活佛的地位,成功地分散了达赖的宗教号召力。


顺治帝于顺治十年(1753年)赐封其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承认他西藏法王的地位。固始汗进入西藏后,对全藏、青海和西康地区建立了直接军事统治,只对清朝政府保持名义上的臣服,但是他并没有控制统治区域内的经济赋税,而将其交给了五世达赖,使得五世达赖确立了在全区域内的领袖地位。


  


雍正初年和硕特部固始汗后裔罗卜藏丹津反清失败后 ,青海厄鲁特蒙古被纳入了清王朝盟旗制度的统治体系 ,这一制度随之也成为清代青海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之一,将青海蒙古族编为左右两翼辖于西宁办事大臣,设二十九旗,会盟于青海湖以东的察汗托罗亥,盟旗制度保持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