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年代,在辽吉大地上活跃着一支蒙古族的子弟兵——蒙民大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这支革命民族武装,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正规骑兵团。在整整三年的东北人民解放战争中,铁骑驰骋,从辽西走廊到松辽平原,乃至塞北沙荒,都留下了他们的战斗足迹,在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史册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建立蒙古族人民武装 

  1945年10月,我党我军全面接收阜新。地、县、区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相继建立起来。不久,黄克诚率领新四军三师进驻阜新地区。当时,中共阜新地委、中共阜新县委和老三师的领导同志,对于青年们的民族自治要求,寄予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并且注重选拔和培养蒙古族青年骨干。阜新地委、阜新县委多次召开阜新蒙古族青年大会、座谈会指出,民族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打倒蒋介石,才有蒙古民族的光明出路和前景,共产党完全赞成蒙古族管理自己的事情,支持蒙古民族自治,同时号召青年们坚定信心,积极做好筹建工作。 

  不久,阜新地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吕明仁热情接见了包忠爱、王保山等阜新蒙古族青年代表,要求他们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揭露国民党蒋介石的大汉族主义,提高广大蒙古族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觉悟,动员更多青年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在形成一支骨干力量的基础上,建立蒙古族人民武装。 

  包忠爱、王保山等10余名蒙古族先进知识青年,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有组织、有分工地走村串户,进行革命宣传,为建立队伍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1946年2月,中共阜新地委在吕明仁主持下,在阜新县平安作出了建立蒙古族人民武装的决定。1946年3月14日,在中共阜新县委的关怀和支持下,20多名蒙古族进步青年在阜新县平安地集会,成立了阜新县蒙民大队。 

  王保山(额日敦尼)任大队长,骆长胜(骆成全)任副大队长。县委和县大队给这支队伍拨了17支长枪、10箱手榴弹。成立蒙民大队的消息一传开,广大蒙古族群众兴高采烈,有的献马,有的献枪,踊跃报名参加。三家子村包明瑞家族中,先后有4人携带6支枪、5匹马参加了蒙民大队。齐国珍、边淑兰两位蒙古族女青年,听说有了蒙古族人民自己的武装,从伊吗图敌占区到佛寺找到蒙民大队,成为蒙民大队第一批女战士。还有3位没有回国的日本青年也参加了蒙民大队。 

  到1946年7、8月蒙民大队发展到400多人。这时,王保山调到旗支会工作,骆长胜任大队长,保音达赉任副大队长,旧庙区委书记马广基兼任政委。大队部下设三个中队,一、二中队为步兵,三中队为骑兵。 

  1947年初,蒙民大队转战到内蒙古林东。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接见了排以上干部,亲自批准吸收蒙民大队全体指战员进入内蒙自治学院学习。经过4个月的学习和整训,部队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5月,蒙民大队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十三支队,骆长胜任支队长。6月回师阜新,7月中旬,十三支队与旗县联合大队二中队合并,正式成立辽吉军区骑兵独立团,赵福林任团长,阜彰县委书记刘异云兼任政委(后张斌接任)。后经调整,骆长胜任团长,布仁任政委,全团辖4个连队,共700多人。 

保卫家乡当勇士 

   1946年6月中旬,部队奉命向蒙古族聚居的王府、佛寺等西部敌占区进行一次长途进军。西征不久,部队接到情报:国民党县保安大队长刘墨林、何九回去搬家,带领100多人,十几辆大车,携带家眷,住在八家子和欧力巴营子。 

  过去,以刘墨林、何九为首的反动地主武装,活动在阜新西北部的红帽子一带,给当地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后来刘、何二人又与国民党反动派相勾结,接受委任和改编。 

  7月某日,五分区下达了战斗命令:五分区警卫连配合蒙民大队行动。一声令下,战士们跃出青纱帐,势如猛虎下山,发起了猛烈攻击。刘、何二人率部仓促迎战。在全体指战员的猛烈冲击下,敌人很快乱了阵脚,丢下几具尸体,逃进了欧力巴营子一个地主大院里。经过一阵短兵相接的战斗,敌人彻底失败。这一仗消灭敌人20多人,缴获30多支枪、一门迫击炮,还有粮食、衣物、马匹、车辆等不少物资。刘墨林、何九在混战中趁黑夜逃掉了。 

  蒙民大队首战告捷,军威大振,要求参军参战的蒙古族青年越来越多了,部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1947年秋天,在阜新县城北赵大板屯东老鹰窝山上,有一股70多人的土匪出没,经常骚扰区政府,残害百姓。老鹰窝山山高,沟多,土匪躲在山沟里,时聚时散,民匪难分,部队几次进剿,都没有成功。10月23日,一支国民党军队,从新邱方向来到赵大板屯。躲在屯里的土匪头子出来迎接。国民党部队长官夸奖他们打得好,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命令他把山上的人马全部召集到屯里训话。土匪万万没有想到,队伍刚刚集合完毕,这支国民党部队突然把枪口对准土匪,收缴了他们的武器。没费一枪一弹,70多名土匪全部束手就擒。原来,这支国民党部队是由赵福林团长率领的辽吉军区五分区骑兵独立团(原蒙民大队)战士们装扮的。 

转战塞北的蒙民大队 

  在国民党军队大肆进犯东北的严峻形势下,五地委(阜新地委改称)、五分区和县委根据上级的具体部署,决定组织党政军战略撤退。 

  1947年底,阜新蒙古族人民的子弟兵,别离故乡和亲人,踏上了转战塞北的征程。 

  在转战塞北的艰苦岁月里,蒙民大队指战员和兄弟部队密切合作,胜利进行了双合兴突围战斗和马鬃山战斗,给残害百姓的乌力吉、他日巴、额尔登格等匪部以致命打击,有效地保护了当地县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1948年1月,独立团奉命到云家窝铺地区剿匪,历经三天两夜的追击和堵截,行程300余里,一举全歼国民党卵翼下的宾图旗地主武装长山骑匪80余人。从此宾图、彰武境内再未发现大股地主武装和土匪,成为我军可靠的后方根据地。 

  2月11日,阜新城内守敌调集200多辆大车,由一个步兵营和三个骑兵连配合,向德大板营子等地进犯抢粮。独立团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主力截击进犯之敌,激战4个多小时,打死敌人36人,其中有一名少将衔军官;缴获大车49辆,步枪18支,子弹5000多发。 

  1948年3月,骑兵独立团改编为内蒙骑兵二师二十三团。不久,在康平、法库、新民、北镇一带作战,多次截击出城抢粮的国民党军队。 

  6月该团随师在辽河西岸封锁包围沈阳之敌,打了两个漂亮的遭遇战,重创了蒋介石嫡系部队新一军“中正”团。在古城子战斗中,消灭国民党新军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别动队,击毙敌人93人,俘虏60多人,缴获子弹3140发,其它军用物资若干。在双窝堡战斗中,毙敌两人,缴获各种枪支10余支(挺),子弹l450发。此后,该团奉命配合兄弟部队,包围长春,攻打四平,进军沈阳,在历时三年的东北人民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战功。 

  东北全境解放后,这支经过战斗洗礼和严峻考验的人民子弟兵,奉命随师奔赴新的征途,为保卫边疆,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建设新内蒙古,谱写了新篇章。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