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其传统婚礼极具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婚礼仪式程序犹如一部史诗般的生动画卷,经过牵线、提亲、定亲、过彩礼定结婚日子及结婚五个步骤。好多地方还举行射箭、赛马等项运动欢娱。

第一步,托人牵线,叫“希卓宜奇勒格贝”

达斡尔人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制(即在本民族不同姓氏的男女成员范围内寻找配偶)。受托的人应当是女方家的亲属或好友,先去探听信息,了解女方是否有了婆家,向其父母及老人介绍男方的情况、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等。在女方的父母或老人没有拒绝的情况下,然后再托媒人前去说亲。

第二步,请一位善于表述的人做媒人(召奇)说亲

请的媒人尽量是儿子的长辈或者是年长的人。请好的媒人去提亲搭桥时,头上要戴一顶帽子,帽子右边挂一块儿红布条,手里还要拎着“提亲酒”,前往女方家说亲。到了女方家后,要先向其父母、老人及家庭主要成员行见面礼,互致问候和敬烟,然后斟酌词语婉言交代来意。将媒人说亲的话略举一例:“听说你这美满的家庭里,有一位拿剪刀和绣花针的心地善良、行为淳朴而又贤惠端庄的姑娘。我愿意给一位手拿弓箭,老实肯干而又思想纯真、聪明伶俐善农善猎的小伙子说亲。我认为双方门当户对,男女相配,结成良缘,亲睦彼此的门宇,我甘心愿为两家磨破靰鞡底、累得腰酸腿疼。量必你们相信我的话,不让我扫兴而归。”

接着便详细介绍男方的家庭,从成员说到财产、经济状况,还要介绍男方的几代的家风,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表现,特别要重点突出的介绍男方的人品表现和才能。如果女方父母及其主要长者没有异议,表示愿意结亲,便提出订亲的彩礼要求,主要是三项,即绍乐博热():绰斯(奶牛)、妇女所需要的一切衣物用品。经与媒人商妥之后,方可接受媒人的斟酒磕头礼,这门亲事就算成功。假如女方的家长不同意结这门亲事,就不能让媒人斟酒行磕头礼,更不能留媒人吃饭和住宿。媒人在说媒过程中,由于男女双方对彩礼的多寡,一时达不成协议时,也会发生媒人往返奔波多次,最后才达成协议进行订婚。正式订婚仪式上,未婚女婿磕头礼拜,表示信守诺言,他将牛赠给未来的岳母,马赠予未来的岳父,以此感谢女方父母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第三步,新郎相亲送彩礼,即“察恩特宜奇贝”

达斡尔人的传统做法是订婚之后,要举行送“察恩特礼”。时间一般在订婚后几个月或一年左右的时间,远则二至三年的时间。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

察恩特礼,在达斡尔人来说,是一桩特有的、饶有乐趣的喜事。男方首先要请到一位善于辞令和熟知礼节并能随机应变的年长者,作为陪礼人,兼作车夫,由他负责引导新郎相亲送察恩特礼。当察恩特礼车到达之前,女方的近亲齐聚,准备迎接新女婿的到来,并指派几个年轻人关闭大门,不让礼车轻易进院,要在大门外难为新姑爷一番,并有意地和来送彩礼的陪礼人进行一场舌战。

他们的问答,举例说是这样的:把门人首先发问,你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在这门前停车是为了何事,你们到底想要做什么等等。对方故意将话题岔开,不能作正面的直接的回答,而是巧妙地绕圈子。绕圈子回答的就是这位陪礼人。他可以说许多假话,海阔天空扯上一顿,口气里还要带许多恳求之意。比如陪礼人说,我们是做买卖的,从远道而来,走了一天,天色将晚,一没碰上旅店,二没亲朋故友,已经人饥马乏,想到你们这里借宿一宵,歇息一夜,明日早行,请予方便之类的话作答。这时年轻人故意刁难他们说:我们不认、不熟,不留生人借宿;再说我们家里老少几辈,人口很多,很不方便,不能留你们住宿,请不要白磨牙,枉费唇舌,劝你们在天黑之前,赶到别的人家借宿去吧。这时要用软中硬、硬中软的话作答: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了你们屯里,已经借宿几家,可是都不开情面,不准住下,难道你们这样不理解外出赶路人的苦处?人出门在外,总不能背着房子走吧?人出门在外,都会遇到困难的,所以再三请求你们开恩,行个方便,如果炕上没地方住,在屋地也行,总比在野外露宿好些吧,望你们照顾一下,让我们歇息一宵。这样,经过一番理论,互作答辩,在老人的授意下,方能解除刁难,打开大门,准许礼车进院。于是女方家热情地接待新郎和陪礼人。

接待新姑爷的察恩特礼,必须操办饮宴和认亲。新姑爷到来的当日晚间,召集族亲的男女老少设宴,称之为“察恩特安特贝”。当宴席开始之后,男方的陪礼人便要向参加饮宴的长者们婉言交待所送来的礼品的种类与数量;接着由女方的长兄引领新姑爷认亲,向长辈们一一敬酒磕头。宴罢,安排数人将送来的毛猪用火燎烧后开膛收拾,当夜将肉煮好,备次日全族亲友在认亲的宴席上食用。

第二天的早饭后,便通知本族亲朋故旧前来参加察恩特礼的认亲宴席,这叫做“察恩特宜得贝”。礼仪与头一个晚间认亲的程序相同。对有些不能来的长者,要从察恩特礼品中留下一些酒肉点心,赠送给他们,这就是“爱格塔塔贝”。

“察恩特宜得贝”后的次日,女方的兄长便引领新姑爷前去本族亲好友家登门认亲,同样敬酒、行磕头礼。此时,受礼者要赠送小钱褡子、烟荷包之类的礼物给新郎,有的要赠送现金。

察恩特礼告成,在新姑爷即将返家时,生活富裕的岳父,便将所送来的“绍乐博热”或另挑一匹好马,再赠送给他骑回去。

第四步,过结婚彩礼,称作“托列”

托列包括衣服和衣料若干件,“绍热库”(首饰)若干件,“巴列”(手镯)一至二付,“古热奇热格”(戒指)一到两个,“嘎热格”(耳环)一、二付。此外,还有皮袍、皮挂子、皮坎肩各一件,被、褥面和里子布等物品。有的也折钱,使女方随意购置备做。送“托列”的本来用意,是确定迎娶日期,如果女方家没有异议,就立即商定结婚吉日,于是男方家就着手准备结婚时所需的一切物资,并遍告远处的亲朋故友。

第五步,婚礼完婚

办婚事是一件大事,提前一到两个月就开始筹办,全莫昆人来帮忙:制作衣服、被褥,宰杀猪、牛羊,制作瓦特、霍热勒格、西热格勒等食品。

送姑娘出嫁也很讲究,莫昆族人不论贫富都来帮忙,出好车、好马、好鞍具,互借衣服、帽子、靰鞡等穿戴,尽量显示所有送亲人的富足生活。

在姑娘出嫁的前两天,要请莫昆族内的男女长者们来,共同商定送亲的宾相、车夫以及人数、车马数。送亲的男宾叫“华达”,三至五人;女宾叫“霍都古”,二至三人;送亲车三、四辆,骑马的二至三人,富裕户还有几辆嫁妆车,总计不过十五个人左右。路途较远的,均套双马大轮车,队伍壮观有气派。

在送亲前的一至两天,新郎身着盛装,骑着高头大马前来岳父家迎亲。头一天晚上,有安排新郎与新娘在一桌同吃一碗“拉里”(奶油粥),然后可以同房的习俗。事前,女方家请来一位儿女双全的婶娘或嫂子,在她的指点下,引导新郎与新娘见面;随后劝说二人在炕桌前对面而坐,用一个碗、一双筷,相互往对方的嘴里送稠粥,这种稠粥叫“夏热托斯拉里”。新郎和新娘从没有公开见过面,更没有说过一句话,几乎是素不相识的,往对方嘴里送粥吃,实在是一件难事,因此,婶娘与嫂子必须使用权威,一面说服,一面逼迫,才能完成。举行这种仪式,目的是让他们二人于婚后,感情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到白头。

在送亲的路上要唱“送亲歌”,赞美新娘找到了好婆家,嫁给了好儿郎,祝愿他们幸福美满,白头偕老。不论路途的远、近,送亲车在走完一半路程之后,就要停下来打尖,先生起篝火,然后喝几盅酒,少用些肉和点心,举行途中休息仪式。由大华达首先执酒向“白那查”(土地神)敬酒,并致祭词,好言祈告土地神保佑送亲车马平安无事。此时如有过往行人,不论相识与否,一定要请他们停下来,共同享用酒食。然后才能放行。

休息仪式完成,新郎便与送亲宾客一一道别后先驰回家,向长者们一一行请安礼,然后报告送亲客人的辈分、年龄以及车马队的人马数,安排或调整迎亲的宾相、座次、席位、食宿等事宜,并选派一名年长的和一名年轻的携热酒出屯外一、二里处迎候。当送亲车来到时,迎亲人向送亲的宾客一一行请安礼后,接着行敬酒礼,表示热烈欢迎和问候一路辛苦。屯外迎候仪式完了,年轻人先驰回报信,年老者留下引路徐徐进村。这时,迎亲家中不论男女老少,均按男左女右的形式在院庭内排列迎候。

按传统习惯,不论送亲车从哪个方向来的,都必须绕道改变路径,从西方沿着日出方向到男方家的大门口停车,意为使新娘迎日出方向进婆家大门。其中还有两个说道:“一是当送亲车进屯后,如果经过水井,提前都要派人用红布盖住井口,意为防止新娘的魂灵坠入井内出不来;二是一旦送亲车在日落后才到达男家时,男家要在大门的西侧悬挂一面镜子,以象征太阳还没有落山。

当送亲车到男家的大门外时,除新娘和少妇外,其余送亲人均下车、下马,在傧相的引领下徒步进院,新娘是在鞭炮声中坐车直接进院下车。但为了防止鞭炮惊吓马匹与事故,一般是在大门外将马解下来,由人把车拉进院庭东侧停放。于是由两名年轻媳妇给新娘戴上红面纱扶下车来,在送亲少妇陪伴下,左右搀引脚踩红布垫直到上炕为止,新娘的脚不能踩土。这时,由男方父母在房门外斟满两盅酒,向送亲的宾客依次行敬酒礼,称之为“进门盅”。敬酒礼毕,由男女宾客引导,以先女后男的顺序,请送亲宾客进屋,女宾坐南炕,男宾坐西炕,车夫等人坐北炕的形式就位。

主婚人宣布婚礼开始,经过拜天地、掀盖头、坐福、改口等程序。新郎用准备好的地毯三四张,轮流倒换着接新娘入室。走至门后时揭去新娘的头纱,人们纷纷将五谷杂粮撒向一对新人,祝福他们和和美美,白头偕老。随后,新娘在两名年轻媳妇的搀扶引导下进屋。新娘进屋时,不得使其低头,要昂头前行;上炕时,不能脚踩炕沿,要面朝窗户背朝北,盘腿端坐,然后重新梳洗装扮。

诸事就绪之后,开始认亲。先由男女宾仪分别向男女宾客介绍男方家的主要成员与近亲长者,由男方父母再次向送亲的宾客敬“接风酒”;之后,上奶茶、糕点。再后,乃是摆设迎亲宴了。迎亲宴的座席与宾客进屋上炕的座位不变,但均坐于首位,陪客的于下首左右相陪。

迎亲宴席上来自女方的华达一人,需手捧角弓的一支翎箭,献给新婚夫妇,并致祝福词。词的大义是:

尊敬的霍都古、华达们听着,

姻缘是由媒妁撮合的,

世交是由代表办成的,

从祖先在世的时候起,

大门永远敞开着,

在荒地上走出道路,

把堆积的雪层冲破,

把异姓合拢起来,

使两侬门户和睦相处。

我方有个拿剪刀的姑娘,

你方有个拿弓箭的小伙儿,

对光临的双方,

讲起我的祝词。

把你们的婚宴不错过,

把你们的会筵不拖过,

所用的牲畜,

自家饲养的肥猪,

在它的嘴上,

有二指厚的肥油;

满坛子的白酒;

带缰绳的马,

达斡尔人养大的马驹,

快跑的时候,

能撵上黄羊,

在沙漠上能赶上兔子,

走洼坎像平地,

走在土墩不栽跟头,

戴手套拉不住,

轻佻的人未曾骑过,

在污水里未曾饮过。

拿这个箭讲一讲:

今后女婿和姑娘俩,

共同生活的时候,

对长辈要孝顺,

对同辈要和睦,

对晚辈要慈爱,

像箭的碴口一样整齐,

像箭杆的羽毛一样爽快,

像箭杆一样笔直,

像磨研了的玉石一样润滑,

像碾砣和碾盘一样相合,

像钢铁一样坚硬,

拿刀也拉不断,

用斧子也砍不开,

性格是正直严肃的,

行为是公平大方的。

尊敬的华达们听着,

我们的姑娘和女婿二人,

走过的路是光明的,

作过的事是清白的,

不被人们指责,

不被人们议论,

首先享受快乐,

生活得到幸福,

生养在外的姑娘一个,

养育在家的男孩七个,

今后女婿前途光明,

能够升官戴红顶子,

被皇上宠爱,

受皇上恩德。

跟着来的兄弟听着,

拿这只翎箭,

走遍了荒地,

冲破了积雪,

撮合了异性,

和睦了两家;

拿这个箭,

前去野外打猎,

射死山阳的公野猪,

射死森林的鹿,

回到莫昆屯里,

祝你享受荣誉。

迎亲宴上,气氛充满欢乐,宾主之间除了互相敬酒之外,还有幽默的诙谐,谓之“绰毛扎热吉,吉安、吉安吉莫尔吉尔其吉,乐尔乐贝”。有的还以歌唱庆贺,有的诵以吉祥篇章,有的出谜逗趣,彼此竞相引出话题,以激起热烈的答辩,场面格外热闹,这就是“索迷斯混吾斯沃热贝贝替耶莫日根莫得勒晨得勒其贝”。

新娘的弟辈"库吐鲁"们一边吃喝,一边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以此捉弄新郎和陪客。因为达斡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后男方发现少了东西,便开始搜查。搜出便罚""酒杯者喝酒一杯,""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亲人准备打马回程时,也伺机""走几个酒杯、碗碟,待新郎带酒追来,才肯归还。

宴罢,将送亲的宾客请到另室休息喝茶。此时,重新装扮过的新娘,在嫂嫂的引荐下,向公婆、祖父母、家中的长辈等一一行装烟礼或行敬酒叩首礼;然后,在家宴中,向莫昆族亲的长者们行敬酒磕头的认亲礼。认亲之后便为礼成。

当晚,由男女双方各有一名长辈到洞房,陪新郎新娘吃“拉里”,在盘子里放两个酒杯,以红线相连,夫妻同饮,意为“白头到老,儿女双全,永不分离”。女方来的人当晚留宿在男方。

次日清晨,要为送亲宾客上肉汤、水饺或挂面,略解夜宴之渴。午前,当莫昆族亲及故友齐聚之后,再开设送亲宴席,席间的形式程序与迎亲宴同。在送亲宴结束前,要由送亲的大霍都古代表全体送亲人向男方迎亲的宾相、服役人员、厨师及所有迎亲人员赠送肉食一盘、点心一盘、酒一瓶。借表谢意之后,致受到款待的谢词。

送亲的午宴结束后,为欢送启程的送亲宾客,由男方派一名年长者,代表全莫昆人及所有亲朋,在房门内向送亲而来的宾客一一敬酒,称之为“出门盅”,然后宾主在大门外相互拜别。新娘在本家妯娌的搀扶陪伴下,到屋门外要洒泪送别亲人。这时,由送亲的大霍都古和大华达先后分别到新娘身边细声慢语地进行安慰,并叮嘱以后安心过日子,劝导她男婚女嫁是天经地义的事,历来就是这个规矩,不久就会习惯的,并要求她尊老爱幼,体贴丈夫,妯娌间要和睦相处,争取受到全家的爱护与关心;想娘家时,一年半载可以回去探望一次,不必牵挂他们,等等。

在送亲的车、马队要回程时,男方家要赠送一定数量的酒、肉、点心,让他们带回去。正当新郎在屯外向送亲人送别之际,送亲者要派出一人,从男方家赠送的肉中抽出肘子骨节肉,骑马返回男方家的大门口,将肉留给新娘,以示娘家人临返回时还思念着姑娘。待送肉的返回车队后,新郎便向送亲人一一行请安礼,然后返回。

按习惯,新娘在婚后的三日内必须自裁自缝给女婿做一条单裤,婆家人要鉴赏她的针线活儿的手艺如何。三日之后,由其年长的妯娌引导,到本莫昆及屯内的故友家中去,向他们的长者行装、敬酒磕头认亲礼。满月以后,由新郎赶车带上酒食送妻子归宁,新郎可住两、三天回去,新娘住满一个月。此间,新媳妇要给女婿公婆、小叔子、小姑子等人各做一双鞋,以表关心与爱护,也表示媳妇是个勤快而又贤惠的人。一个月后,由其父亲或兄长在母亲的陪同下,返回婆家。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