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

     “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鄂温克人衣着处处离不开皮子,这与其主要从事畜牧业和所在地区气候寒冷有直接关系。清末以后,才开始使用布料制衣。鄂温克民族有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是跨境民族,主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及中国内蒙古、黑龙江两省区山林中以狩猎、驯养驯鹿为生。他们在深山老林里漫长艰难的生活历程中,逐渐创造出独特美观与大自然融合的服饰文化。

     鄂温克族有语言没有文字,但他们创造的森林使鹿文化与习俗,依口相传沿袭至今。其中,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就是从祖辈口传或家族中延续而来的。由于鄂温克族居住分散,受地域、环境、文化等影响,现居住在敖鲁古雅河、讷河、阿荣河、辉河等流域的鄂温克人服饰各不相同,原生态服饰文化已即将失传。

索伦鄂温克服饰
传承人—乌仁巴图

     鄂温克人民特有的生活习俗,色彩爱好、审美情趣等都积淀在服饰之中,丰厚的民族文化和特殊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鄂温克族独一无二的民族服饰。  

     今年70岁的乌仁巴图老师,在2016年被评为鄂温克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在2019年第三届鄂温克族服装服饰大赛上,他带领团队展现了最传统的鄂温克服饰,在采访中乌仁巴图老师说:“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年轻一代要更好地传承下去”。

     通过调研笔者了解到,鄂温克族自治旗辉苏木完工托海嘎查鄂温克族牧民乌仁巴图的祖辈传下来的古老服饰工艺独特,颜色各异而又美观实用,特别是“哈衽德”服饰(男女式两种)的图形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蕴藏着鄂温克族历史、文化、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也表现出部族的崇尚和标识,具有原始古朴之美,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

     在其祖辈口传中,“哈衽德”服饰主要显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印迹:

     男式“哈衽德”服饰

      1、男式“哈衽德”袍衣高立领,从右方开襟,袖、后背、下摆配有流苏,腰系手工编制的皮带,下摆、 领边、交领、右衽、袖子及袖口镶饰各种纹样或彩色套花,上下袖中间彩色套花处可分离,袍衣长度稍超过膝盖,两侧开叉,开叉处缝贴有箭型图案。

      2、前领处肋骨形状斜条纹领贴表示辈大小或其家中几代人-起居住生活,交领系有三条皮带表示其家中爷子孙三代人-起生活,即:系有三条皮带的是爷爷辈,系两条皮带的是父辈,系一条皮带的是孙子辈,数量越多辈位越大。

      3、从左肩部、交领底边至右衽的黑、蓝、棕、绿、红五色条纹分别表示黑龙江、敖鲁古雅河、漠河、阿荣河、辉河,其中蕴含记载着鄂温克人曾经迁徒生活过的历史轨迹,右胸大襟绿色树形扣袢表示其山林中以狩猎、驯养驯鹿为生的鄂温克人。

     4、前襟缝贴的两个大小三角形左面开口的图形,表示鄂温克人曾经生活过的大小兴安岭,也是实用的两个大小衣兜。

     5、袍衣后背的小圆铜萨满镜、图纹、流苏数量等表现氏族“穆昆达(氏族首领)”的威严崇尚的标识,也是为了避邪。染色流苏数量表示其部落居住的人数。

     6、袍衣下摆三角(表示“斜仁柱”)镶边图形表示其氏族部落中居住的户数。

    7.袖子中间连接处及袖口彩色套花表示其部落在森林里居住的位置。

    8、流苏是鄂温克人服饰的代表性特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风格及随性,背部、袖子、下摆处的流苏也具有驱赶蚊虫的功能。

    9、“阿翁”男土帽子:帽子整体及顶部略凹陷形部位,表示山窝里居住的“蒙高涂布顿(简称:涂)”姓氏家族。

女式“哈衽德”服饰

    女士“哈衽德”服饰在图形图案等方面有着较大区别。

     1.女式“哈衽德”袍衣从衣领至右衽彩色镶边表示俄罗斯与中国的边界,右胸上方在彩色镶边上缝贴$ 型图形,表示着鄂温克族是跨界民族,据乌仁巴图家族传说中显示很久以前部分鄂温克族迁徙到兴安岭时与留在俄罗斯的亲属之间留下的一种氏族标志或符号,其图形细看近似两颗连着的心。该氏族及嫁入该氏族的女性必须穿这种标志或符号的服装。

      2、袍衣腰部两侧缝贴的$图形及三角饰品是区分已婚妇女与未婚少女的标识,未婚少女袍衣必须在腰部两侧缝贴$图形,并连接三角饰品,已婚妇女去掉$图形,在其位置缝贴三角饰品。据传说女性袍衣腰部两侧三角饰品是两对神眼护身符,其中蕴含着平安吉样,多子多福,驱鬼辟邪寓意。

      3、袍衣下摆三角镶边图形表示该女性氏族部落中居住户数,在山林里居住的位置等。

     4、袖子及袖口彩色缝贴纹样及套花表示其丈夫家族曾经生活过的地理位置及河流。

     5、女士“哈衽德”服饰中的“禧雯伊利嘎(太阳花)”及头饰是“蒙高徐布顿”姓氏家族女性的标志。嫁给或到“蒙高涂布敦”姓氏家族部落生活的女人也必须佩戴此饰品。

     由于鄂温克族没有文字,鄂温克族“哈衽德”服饰文化起于何时没有文书记载,1732 年部分鄂温克人移居草原后,已经失传,今天的索伦鄂温克族穿着的类似蒙古长袍衣领处镶贴的“高浩勒吉(蒙语)"花纹图案,由鄂温克族古老传统女式“哈衽德”袍衣上的$型图形演化而来。现在的索伦鄂温克未能保留其原生态传统服饰文化,其服饰逐步流向蒙古族服饰文化。

     幸好,现已年过半百的鄂温克族民间服饰手工艺师乌仁巴图从其祖辈继承保留了下来,乌仁巴图又把从祖辈继承下来的“哈衽德"服饰制作技艺及传说传授给了其妻子斯琴德力格尔,斯琴德力格尔又亲手传给了其女儿萨娜。同时,萨娜经多年努力,学会了其父亲及母亲从祖辈继承来的鄂温克族各种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及各种服饰图案等。现鄂温克族的这一珍贵的文化遗存,若不尽快采取有效的抢救、保护措施,将彻底消亡。

       索伦鄂温克服饰分为四季服饰,男装颜色为素净、淡雅为主。女装颜色以艳丽为主。领子周边及袖口也带云,卷花图案,象征着吉祥安康。年纪大者一般不扎腰带。索伦鄂温克族的传统服饰分四季服饰,冬季皮袍,夏季穿单袍,春秋穿棉袍、斗篷为主。

     1. 冬季皮袍子—冬季服饰以皮质为多。用 狍皮 、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长袍、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

     2. “单独”帽—帽子有六个边组成,象征着团结凝聚,帽顶上有一颗“3个章嘎”,象征山峰、敖包、苏力德。额头上部位有一颗红珊瑚,周边用银饰装饰点缀。

     3. 皮靴子—用狍子等野生动物腿皮做的靴子,美观、防潮、轻便、耐磨、适于在山林雪地上行走。

 

      道日娜将用镜头更多的记录那些独特美好的民族民间文化和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非遗文化纪录片、民族文化传播影像等),真正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道日娜正在代表内蒙古28个蒙古族部落和北方三少民族服饰非遗传承人联手搜集、记录、编辑民族性服饰图片为主的服饰文化资料,有意合作者,请带您部落代表性服饰,就近联系道日娜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赤峰、呼和浩特、阿拉善总店,道日娜各店提供拍摄服饰样片所需场地、模特、摄影(摄像)、设计等服务,双方优势互补,共享成果。

说明:

     “哈衽德”服饰汉文资料由乌仁巴图老师口述,杜和平老师编辑 。蒙文文字由道日娜网络部木其尔编辑,模特、图片由道日娜呼伦贝尔店拍摄并提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