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

民族服饰

最后的萨满

山岭上的游猎民族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在17世纪前,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主要生活在贝加尔湖畔东、黑龙江以北。之后沙俄入侵,一部分鄂伦春人南迁至大、小兴安岭地区,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过着游猎生活。

鄂伦春族人的服饰也充分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色。鄂伦春妇女加工的狍皮结实、柔软、轻便,为了适应寒冷气候和狩猎生活所创制的狍皮衣和狍皮帽,独具匠心,别具特色。

狍皮衣,鄂伦春语叫“苏恩”,多半保持狍皮的本色,用狍筋搓成细线缝制,形式多半为右偏襟长袍,身上装饰“弓剪形”、“鹿角形”、“云卷形”等图案,既美观又结实。鄂伦春族的狍头帽,戴上去很像一个狍子头,既生动又逼真,而且很保暖,非常精巧别致。

鄂伦春人崇奉“万物有灵”的萨满教,受萨满文化影响深远。萨满服饰作为鄂伦春人的宗教服饰,受其文化的影响,鄂伦春人的民族服饰也充分展示了形式多样的风格特征,而该服饰则体现了鄂伦春文化艺术上面的成就。

萨满神服是本民族萨满信仰中多神崇拜和图腾崇拜的集中体现,从神服的材质、色彩和装饰上都有着一定的体现。萨满神服的款式为窝领长袍,主要是由孢皮、犴皮和鹿皮制成,既保暖御寒又彰显其图腾崇拜。

饰品是由金属材料、贝壳和大量的布条制成,此外,萨满神服的前胸、后背以及袖子部位装饰着具有不同寓意的绣片,当萨满穿着萨满神服跳祭祀舞蹈时,彩色布条和绣片的舞动,再配合铜铃在舞蹈时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渲染出庄严肃穆的视觉效果。

鄂伦春族作为我国最古老且稀有的种族,依旧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特点,对很多文化的传承逐渐流失,而其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对其保护至关重要。鄂伦春族服饰不单单具有实用功能,还展现出了浓郁的文化魅力,对其纹样造型特点的挖掘,极具研究价值、文化价值,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