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坝为杭锦后旗政府所在地,清末已形成集镇,自1939年傅作义率第八战区副长官部及绥远省临时省府入驻后,人口剧增至50000余众。党政军机关林立,买卖商号增多。1940年的五原大捷,使陕坝成为举国皆知的抗战名镇。

曾几何时,老陕坝形成许多独特的方位地标,成为斧凿刀刻般的历史痕迹。

一.园子渠口

园子渠口位于黄土拉亥河(现黄济渠)与下游三条大渠(园子渠、沙壕渠、公益渠)的交接处,因水利条件好可种蔬菜得名。清末至解放前,这里曾是河套地区著名的水旱码头、老陕坝的蔬菜基地。黄土拉亥河每年有四五百只大木船往来,运进木料、煤炭、盐碱及布匹、糖瓷器等物,运出粮食、皮毛、药材等物。

旧时每年七月十五,园子渠口有两项惊动河套的文化活动,一是唱大戏,二是放河灯。其时舟车云集,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陕临公路修通后成为陕坝东大门,老地名延续至今。

二.大南门

大南门位于中山路最南端,东望园子渠口,南走黄羊木头、磴口,西去米仓县。附近有绥远省临时省府、《奋斗日报》社、印刷厂、蒙古医院等机关,往南有飞机场。解放后建起汽车站,成为陕坝窗口。

三.小南门

小南门位于大南门西500米处,北通小转盘。这里是杭锦后旗西南片进入陕坝的交通节点,也是陕坝最早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每逢集市,人生鼎沸,牛欢马叫。这里曾有巴盟汽车三队、陕坝公路段等单位。

四.西沙壕

西沙壕地处现杭五中往西位置,因有大沙梁得名。西沙壕名字虽土,却住过两个影响陕坝历史的人物,,一个叫善巴喇嘛,后来,“善巴”演变为陕坝地名;另一个是傅作义将军,他在这里催生了陕坝的前期辉煌。此地还是蒙、汉、回族居民混杂居住之地。周边有傅作义长官部、天主堂、清真寺等,后建起杭五中、旗医院、广播站、中山影剧院等单位。

五.大顺城

大顺城乃陕坝西北门户,是通往山前牧区的重要关隘。解放前这里曾有天主堂和教会小学,其中有河套地区最早的女子小学。抗战期间曾建有中美合作所,是为国际性抗日机构。这里还有河套地区最早的地下共产党人活动基地,“大顺城惨案”有班三等数位地下党员献身革命。改革开放后建起陕坝糖厂,现为杭锦后旗工业园区。

六.小转盘

小转盘在清末至1939年前为陕坝商贸活动中心,南有“木匠巷子”“铁匠巷子”,北通天主堂和奋斗中学。周边有“信德堂”“蚨来号”等著名商号及“恒玉永”“青年食堂”“群力斋”等饭馆、商店。行政部门有太安镇(陕坝旧名)镇公所、绥远省动委会、陕坝市政处等单位。

七.大转盘

大转盘位于中山路中段,在1939年代后逐步成为陕坝经济、文化中心,最早有永兴舞台(后被中山堂取代),附近有“绥远省党部文化服务社”、“益友书店”、“广和义”药店及邮政局、理发店等。解放后建起“新华书店”“杭锦后旗图书馆”。

八.铁匠巷子

铁匠巷子曾经是各种工匠手艺人栖息生存之地。东口是陕坝最大娱乐场所——中山堂,西口是“牛桥巷子”,北临大、小转盘之间的商业街。铁匠巷子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文化部门——《大公报》派报社,专营国统区报刊,给陕坝人传递着各地信息。。

九.东北大桥

东北大桥乃纵贯陕坝城区南北的园子渠(旧称韩巴图渠)上的一座桥,为陕坝通往五原、蛮会及两狼山地区的驼道起点。这里曾是绥西干部训练团和早年的“陕坝市”政府所在地。大桥以东有杭锦后旗粮库(旧称巴盟二库)、河套酒厂、巴彦淖尔农研所(后迁往临河)等单位。

(根据历史资料整合)


1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