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前期的历史中,清朝与准噶尔部的战争是绕不开的问题。从清朝康熙时期开始,清朝便开始于准噶尔部作战。准噶尔部只有75多万人口,常备军只有5万多人,但硬是对抗了清朝70多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直到乾隆在位的中期,清朝才最终平定了准噶尔部。那么,一个西北地区的部落为何这么强悍?其实这里面原因很多,准噶尔部有自己的优势,而清朝的劣势更多一点。


准噶尔部其实是蒙古的一个部落,在明朝的后期,蒙古分裂成了漠北、漠南和漠西三个部分。准噶尔部属于漠西蒙古,至于漠北和漠南蒙古,在明朝末期逐步投靠了清朝。在清朝入关的过程中,蒙古八旗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就在清朝确立自己对中原统治的同时,准噶尔部也开始了自己扩张的步伐。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准噶尔部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北地区,而且开始向清朝发起挑战。就这个时候开始,清朝与准噶尔部的长期战争开始了。

准噶尔部的总人口不超过70万,常备军只有5万多人,但是与清朝对抗的70多年。首先由于是游牧部落,这5万多军队清一色的骑兵。骑兵的行动非常快,清朝一直无法围歼准噶尔军队。清朝军队虽然也有骑兵,但步兵占一多半,机动性不如准噶尔军队。说到蒙古军队,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快马弯刀。但准噶尔军队不是这样,准噶尔部从沙俄进口了大量的火枪、火炮。根据统计,准噶尔只有5万多军队,其中有2万多都使用火枪。


与之相比,清朝军队不仅装备的火枪数量少,而且性能上也不如准噶尔。因此,在多次较量中,清朝军队并没有多少胜算。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当时的西北地区人烟稀少,物资转运很不方便。对于清朝军队来说,需要大量的后勤物资。但清朝当时的国力有限,战争也只能打一段停一段。按照雍正皇帝的话说,与准噶尔部打仗,重点不是战争,而是后方的钱粮。针对这样的情况,清朝也只能选择休养生息,有点当年汉朝与匈奴的味道。


到了乾隆在位的中期,经过三代皇帝的励精图治,清朝的国力已经大大提高。清朝拥有足够的实力与准噶尔部长期作战,而准噶尔内部则因为权力问题爆发了内斗。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乾隆皇帝派遣大将兆惠西征,而且一举平定了准噶尔部。在此之后,乾隆皇帝洋洋得意的把平定准噶尔部,划入了自己的十全武功。其实乾隆之所以能够平定准噶尔,基本上依靠康熙、雍正两朝的积累,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


当时有这样的一个段子:兆惠平定准噶尔部以后,乾隆皇帝设宴庆功。有一个官员拍兆惠的马屁,说了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把兆惠比喻成当年的飞将军李广,但乾隆皇帝听到以后勃然大怒。这位官员也是活该,他应该先想一下满洲八旗的祖宗。这样的情况在宋朝也出现过,当年宋朝官员形容金国军队时说:金国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如獭,其势如泰山,我朝如累卵。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