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鹿棋于2009年9月11日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增补项目。

鹿棋,蒙古语称 “宝根·吉日格”。据考证:在古老的银山、阴山苏木土沟畔和乌兰察布草原的岩画上,就有鹿棋的壁画,可见鹿棋已有千年的历史

鹿棋的棋子是鹿和狗(蒙古语称 “脑海”、“宝格”)两种。棋盘上有山和原(蒙古语称 “乌拉”、“塔拉”)。棋盘呈方形,纵横线各5条,交叉成25个点。中心纵线的两端各有一座山,一个呈平顶形,一个呈尖顶形,内画十字线,也构成几个交叉点。两人对弈时,一方执2子,为鹿方(先走子);另一方执24子,为狗方。对战中“鹿跳吃狗,狗围堵鹿”。狗方若能困住鹿方,狗方为胜;若困不住,鹿方为胜。民间也有将此棋艺的“鹿吃狗”称为“狼吃羊”的。

鹿棋一般有两种规模,即2个鹿24个狗的鹿棋和4个鹿64个狗的鹿棋。郭尔罗斯蒙古族的民间广泛流传2个鹿24个狗的鹿棋。

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集聚的村屯,人们在闲暇时仍经常聚集一起,以鹿棋对弈为乐。普通牧民所下的鹿棋,多用牛羊的踝骨和小石子或铜钱、米粒做棋子(黄豆、玉米、葵花子等),棋盘画在纸上或沙土上。而在贵族家庭中,鹿棋都是精致的木雕鹿和木雕狗的棋子,棋盘绘在木板上。

蒙古族鹿棋是蒙古族传统的竞技娱乐项目,深受蒙古族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从“鹿吃狗”到“狼吃羊”的演变,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对研究蒙古族的历史、生活习俗、绘画、棋艺等都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社会发展、民族融合和蒙古族生活习惯的变化,这一古老的娱乐项目渐渐淡出青少年的视野,只有在蒙古族集聚的偏远地区,还能见到人们对弈鹿棋,但其原生态的更多内容和形式都难以保持。一些棋艺较好的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有的相继谢世,传承的人也逐步减少。

面对这种现状,前郭尔罗斯将其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 并于2009年10月,将掌握着高超的族蒙古鹿棋棋艺的灵吉、旭日花确立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旭日花被认定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鹿棋”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两位传承人在日常生活中,常与所在地的蒙古族及汉族群众、儿童对弈鹿棋,传承技艺,有目的的进行传、帮、带教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旭日花,女,蒙古族,出生于内蒙古科左后旗,作为蒙古族集聚地吉拉吐乡小学的蒙语教师,在学校开展的蒙古族体育项目的教学中,针对鹿棋进行培训,并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在前郭县蒙促会、纳荷芽社区举办的鹿棋培训班中义务教学。她所带的学生,经常参加纳荷芽社区、前郭县成吉思汗园定期开展的鹿棋比赛,孩子们在比赛中感受到这古老对弈项目的快乐,进而推动了鹿棋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鹿棋棋盘、棋子(摄影:罗立群)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鹿棋省级传承人旭日花现场教授小棋手技艺 

摄影:梁亚丽


摄影:纪玉贤


蒳荷芽社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鹿棋培训课堂(摄影:梁亚丽)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鹿棋走进前郭县查干花蒙古族中心小学课堂(摄影:邵群)


前郭县2019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鹿棋项目成人组冠亚军决赛现场,女棋手陈玉梅获得冠军(摄影:梁亚丽)


前郭县2019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鹿棋比赛现场(摄影:王玉梅)


蒙古族鹿棋爱好者切磋棋艺

摄影:王玉梅


摄影:邵群


摄影:纪玉贤

 

项目负责人:王玉梅
文字:李晓艳
摄影: 王玉梅 梁亚丽 纪玉贤 邵群 罗立群
编辑:赵欣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