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飞机

       你可知道,中国航空业的开创鼻祖是一位蒙古族人? 你可还知道,鼎鼎大名的波音科技制造厂的第一位工程师竟然是咱们蒙古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航空业取得的辉煌业绩,世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但若是问中国航空业是怎么起始、第一架飞机的制造人是谁,很多人都会一无所知。

       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巴玉藻(1892~1929),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人,1892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他勤俭办事,待人诚恳,平易近人,爱好文学、古诗、书画和体育运动等。其祖父、父亲是蒙古八旗军武官,其父巴焕庭世袭正红旗六甲防御,精通满汉文,工书法,实职军中掌印文书,为人忠厚老实。巴玉藻自幼聪颖,1905年仅有13岁的他考入南京水师学堂读书,1909年,17岁的巴玉藻因为品学兼优,被选派英国留学,学习制造船炮;次年,又考进维喀斯阿姆斯特朗学院学机械工程;不久,入维喀斯工厂实习。

       巴玉藻羡慕飞行家的生活,有闲空时便买些航空书籍、杂志等来看,对航空事业产生浓厚兴趣。1912年暑假,他与同学王助凑钱,到离厂不远的温德尔门湖上跟飞行家波特尔飞行了一次。自此,他与航空事业发生兴趣,决心做航空第一蒙古人。

       1915年,由于欧洲爆发战争,巴玉藻与同学王助、王孝丰、曾贻经等由英国转到美国深造。9月,巴玉藻、王助、王孝丰三人考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第二期,学习、研究飞机制造,后来曾贻经也来到学院研究飞机内燃机。该院课程相当繁重,但巴玉藻聪颖好学,对实习非常认真,从设计、制造到钳工、锻工工艺等无不深入实际锻炼。他经常到飞机厂车间,有时钻入烟囱,搞得一身黑灰油垢。他学习成绩十分突出,仅9个月时间就修完了全部课程! 

       1916年取得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还被举为美国自动机工程学会会员。毕业后,巴玉藻被美国的寇提司飞机厂聘为设计工程师,继而又被通用飞机厂聘为总工程师;他的同学王助也被美国的波音飞机厂聘为第一任总工程师。由于巴玉藻努力工作和实践,学到了创建飞机制造厂的丰富经验与成熟的建厂计划。1917年冬,巴玉藻毅然辞去两家飞机厂高级职务与优厚待遇,回国开创自己的飞机制造业。

       巴玉藻等四人回国后,巴玉藻任主任,在巴玉藻的要求下,海军部拨款5万元作为开办费,在福建马尾创办了一个小规模飞机制造厂,附属于福州船政局。

       1918年2月,海军部任命巴玉藻为海军飞机工程处主任(处长),负责设计、教学等,王助、王孝丰、曾贻经为副主任(副处长)。

       巴玉藻注重培养技术人才,他与王助等先从船政局内挑选技术上等的机械工、钳工、油漆工和木工等四、五十人,分专业进行训练,使他们成为我国第一代飞机制造的技术工人。建厂后,他认真吸收欧美各航空研究所的最新科学成果,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在1919年8月15日,制成我国最早的一架“甲型一号”双桴双翼水上飞机,它是以双桴为支撑体由水面滑行继而升空的飞机,功率100马力,载重量1063公斤,最大时速126公里,配有双座双操纵系统,供飞行教练用。

       同年冬,孙中山先生的侍从武官、航空局长杨仙逸来到福州马尾飞机工程处亲自驾驶了这架飞机,并取得成功。他的评价是:“飞行高度不过千尺,操作难于就范”。其实,美国寇提司、通用、波音三厂此前所产具有世界水平的飞机多为巴玉藻、王助等参与设计、制造。

       因此,这架飞机的性能、质量并不比以前他们在美国设计、制造的差。第一架水上飞机制造成功后,巴玉藻总结制造第一架飞机的经验教训,充满信心地继续制造水上飞机,注意提高制造质量。于1920年5月又制出双桴双翼水上“甲型二号”飞机,请英国飞行员试飞成功,节省不少人力和物力。921年2月,“甲型三号”双桴双翼水上飞机制成,由我国航空员曹明志、吴汝夔驾驶试飞成功;后又聘德国人享克和柏尔司徒试飞,他们都认为飞机质量不错。1922年1月又制成新型双桴双翼水上飞机,定名为“乙型一号”。

        同年春,巴玉藻与王助共同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浮站,以解决海军当局调用水上飞机驻泊的难题。浮站高8.1米,长21.6米,宽10.8米,吃水0.9米,飞机进出极为方便。1923年在上海,孙中山接见了他,巴玉藻深受慰勉和鼓舞。  

       据福州市郊区交通局编的《交通史谭》记载:“1926年飞机工程处制造的飞机即由我国飞行员林安试飞、教练均获成功”。至此,飞机工程处已制8架水上飞机,除2架失事外,其余经海军部人员检查,均达设计标准,飞行都很正常。1927年1月,飞机制造处制成“江凫”号飞机,4月制成“江鹭”号飞机,9月制成“戊型”号飞机,试飞均得顺利。1928年6月,“海鹰二号”飞机制成。至此已制造12架水上飞机,其质量不断进步,巴玉藻在演讲稿中提到:“我们从不肯使我们的出品在制造上落在西洋出品之后,这一层我自信勉强的做到了”。此时,巴玉藻奉命前往德国参加1月7日至28日的柏林第二届国际航空展览会。在大会期间,他潜心研讨各国设计的长处,特别是新式单翼飞机的资料均一一绘制草图,准备回国后设计制造,会议结束后,他又去比、瑞、英、法诸国考察航空事业,并购买一批机器设备。1929年3月造成“海雕”号飞机。同月8日巴玉藻由马赛港乘船经苏伊士、中东、印度、香港回国。在国外期间,他已中了慢性药物的毒,回到上海后面部开始浮肿,但他自我感觉还无明显不适之处,这时他欣慰的是海军部批准了制造单翼飞机的计划和经费。

       回到马尾后,巴玉藻日夜赶绘单翼飞机设计图,图未画完,就病倒了,经名医诊治,断为脑部中毒,极力抢救无效于1929年6月30日正午与世长辞,时年37岁,他一生为祖国设计制造了六种型号共14架飞机,是把自己一生献给了中国航空事业的蒙古人!

       巴玉藻设计制造的大部分飞机交付给海军供教练飞行使用,而且参加了北伐部分战斗。飞机性能相当先进,有些方面超过当时欧美国家设计生产的飞机;他创建了海军飞潜学校飞机制造专业班,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航空高级专业人才;巴玉藻与王助共同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浮坞(供水上飞机用的浮站),他在航空业上创造的辉煌业绩使其深受后人学习、钦佩和纪念。

文本:转自蒙古文化周刊

编辑:组织宣传部  梁晨曦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