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历史进程的背后

都有着一段珍藏的回忆印记

欢笑与泪水

感动与怀念

我们匆匆穿过每个日子

常常忘记回首静思

老照片不仅是怀旧和怀念

也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新感受和思考

这一波巴林右旗老照片

它们将带着独家记忆

穿越时间与空间

小编与你一起

见证属于巴林右旗的沧桑与巨变

104回第5张(1933年3月出版),位于今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附近的庆州白塔,辽庆陵和庆州城遗址的所在地,辽王朝圣宗、兴宗、道宗三个皇帝及帝后的陵墓均葬于此,辽被金灭后,陵被掘,金玉被掠夺,后世便不再修缮管理,被历代盗墓搜刮成空,图中的白塔为释迦佛舍利塔,是辽兴宗于公元1047年后为其母所建。

105回第3张(1933年4月出版),位于热河白塔子(今巴林右旗境内)的兴安岭,山水流水清清,白杨林生长其间。

105回第5张(1933年4月出版),从白塔子(今巴林右旗境内)到庆陵的路途旁,转为农耕生活的蒙古族百姓,居住的蒙古包用柳条固定扎制。

105回第7张(1933年4月出版),位于白塔子(今巴林右旗境内)附近的一处草场,蒙古族村落集中各家的牲畜,统一放牧。

135回第1张(1935年10月出版),位于赤峰巴林右旗大板镇,传统的六月庙会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百姓和远道而来的商人,在草原上扎起帐篷,相聚一起,庙会期间有喇嘛庙祭祀祈福消灾的跳查玛活动,百姓摔跤射箭骑马的那达慕大会,各种商品交易集市。

135回第2张(1935年10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寺喇嘛们,是庙会期间祭祀仪式的主角,只见台阶两边,大小喇嘛各抬起长喇叭,年长的喇嘛鼓着腮帮吹着法号。

135回第3张(1935年10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寺前广场,正在进行跳查玛仪式,僧人们成排坐在草地上,戴着各种菩萨与鬼怪的面具,准备即将开始的舞跳,这种祭祀活动来源于藏传佛教的跳神舞,以驱魔辟邪的形式来弘扬佛法。片中喇嘛们背后坐着一排维持秩序的警察,观看的百姓围的水泄不通,左上方还停有一辆高级汽车。

135回第4张(1935年10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寺门口,跳查玛仪式开始,由两个头戴骷髅面具的小喇嘛开始,跳来跳去,寺前方的凉棚专为当时的高僧与王府官员搭建供其观看,寺门台阶的右端,几个小孩子挤在一起,看的津津有味。

135回第5张(1935年10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寺门前广场,一座三角形的塔状物被放置到支架上,上面写有咒语,将恶魔的灵魂封入其中,等跳查玛仪式结束时,用火焚烧,寓意恶魔被灭不再祸害人间。

135回第6张(1935年10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庙会期间,举行那达慕大会,开展各种竞技活动,图中是两位摔跤手正在相互角力,互不相让。

135回第7张(1935年10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庙会期间的那达慕摔跤冠军,一路过关斩将,只见他一脸的剽悍神色,披挂着获胜者标志的金饰上衣。

135回第8张(1935年10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庙会期间,各地的商人运送着物资,售卖交易,人声鼎沸,马鸣阵阵。

135回第9张(1935年10月出版),庙会期间,远方的商人搭起帐篷,售卖着陶瓷用品,很多产品都来自日本。

135回第10张(1935年10月出版),庙会期间的市场上,两位蒙古族女子,一位年长,一个年轻,楚楚动人,四处挑选心仪的物件。

137回第6张(1935年12月出版),赤峰巴林右旗大板镇的远景,据史载,清顺治帝之姐固伦淑慧公主下嫁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随嫁带来几百工匠,修建房屋,当地人称为大房子,因蒙语之故称为大板。

137回第7张(1935年12月出版),赤峰巴林右旗大板镇郊外的风光,夕阳将落,杂草丛生,右边的一处石堆,是蒙古族的敖包,用于祭祀。

137回第8张(1935年12月出版),大板镇的祖孙合影,一位奶奶带着两个孙女,老人满脸皱纹,慈祥的看着小孙女,孩子们却显得拘谨。

137回第9张(1935年12月出版),位于大板镇的巴林右旗公署审判庭旁,三个老人正在看着什么。

137回第10张(1935年12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的郊外,旷野中,几户人家,一棵独树高耸,意境悠远。

230回第1张(1943年9月出版),远看巴林右旗大板镇全貌,平阔的草原上,房屋掩映在树林中,远方的山脉隐约可见。

...

230回第2张(1943年9月出版,此回照片可能与137回为同时期所摄),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寺,又称东大庙,由清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下嫁巴林乌尔衮王爷后复建,初称虎庙,后改为荟福寺,1913年遇大火,1916年重修,后经历抗战和文革的劫难,毁坏严重,今已重修。

230回第3张(1943年9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寺前举行的庙会,源自清康熙时期,每年农历六月初八到十五之间的8天,僧人和百姓聚集一起,举行祭祀、那达慕、贸易等活动。

230回第4张(1943年9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寺门前广场,喇嘛们头戴各种鬼怪和佛像面具,进行着跳查玛活动。

230回第5张(1943年9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寺台阶前,吹着长号的喇嘛们。

230回第6张(1943年9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庙会期间的那达慕,几组摔跤选手正在观众的助威下,奋力较量。

...

230回第7张(1943年9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庙会期间,方圆几百里的牧民和百姓都聚集而来,除了祈福驱魔,观看那达慕比赛,更重要的是购买来自外地客商带来的日用商品。人们相聚一处,还能与分散他处的亲朋好友相会。

230回第8张(1943年9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庙会期间的马市,百姓们除了购买外来商品,本地出产的牲畜,甘草,皮毛等物品,也借机进行销售。

230回第9张(1943年9月出版),巴林右旗大板镇庙会期间的一处宣传点,借助人气的聚集,政府的一些政策也乘机进行宣传告知。

城市的发展像一架前行的马车

在不断的运动中

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风景

放眼中国,城市不断在洗牌,

但巴林右旗从未下过桌

百年来无数个没有姓名的普通人

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收获、长大、

奋斗、流泪、老去

而这片千岁的土地给了他们足够的包容

他们与这片土地的联结从未改变

只要他们还在这座古城就在

因为

他们,就是巴林右旗

我们,就是巴林右旗!

来源:蒙辽风雅颂 图游华夏网 侵权联删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