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历史上的今天】1958年4月7日,阜新县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

阜新县居住着蒙古、汉、满、回、朝鲜、锡伯等13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9%以上。阜新县蒙古族源远流长。13世纪20年代,元朝建立初,封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为广宁王,立行帅府驻广陵(今北镇县),划定辽西一带为其领地。明中叶,元臣济拉玛(者勒篾,成吉思汗“四杰”之一)之七世孙朵颜卫左都督花当(和通)率兀良哈部6000户游牧额沁河(大凌河),称“喀喇沁”;16世纪末,花当之曾孙莽古岱从喀喇沁右翼徙居县境。17世纪20年代,原驻牧河套地区的蒙古贞部落3万多人随同土默特部落由宣府边外继续东移,蒙古贞部落定居于今阜新地区,后来称此地为蒙古贞。明末清初,在境内驻牧的蒙古族有兀良哈、土默特、喀喇沁、蒙古贞等部落。其中,蒙古贞部落人口占大多数,成为此地蒙古族的主体部落。蒙古贞部落迁来之际,由于兀良哈部落早已居住此地,蒙古贞部落逐步被兀良哈部首领莽古岱之子诺木图伟征及诺木图伟征之子善巴所接管。清崇德二年(1637年)经清廷批准在此地建旗,借土默特部落之名为土默特左翼旗,善巴被皇太极任命为第一任扎萨克(旗长),其后一直世袭统治此地长达308年。这样就形成了兀良哈人世袭旗长,土默特左翼旗管辖蒙古贞地区的局面。经过长期的和睦相处,蒙古贞地区的蒙古族诸部落逐渐融合为一体。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土默特左旗全境及奈曼、库伦部分旗地设置阜新县,管理汉民事务,旗县并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蒙古族人民与汉、满、回等各族人民杂居错处,友好往来,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建设阜新,为创造阜新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时,辖35个乡1个镇,共有人口47.9万多人。

更多推荐: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