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蒙古族,1968年出生于内蒙古一个边陲小城。8岁那年,教师父亲不幸因病去世,母亲坚强地将他和哥哥拉扯成人。



1985年,白岩松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广播报》担任编辑、记者。他以犀利的文笔、独特的视角和精辟深刻的分析,撰写的一篇篇独家报道引起广泛影响。


1991年一个夏日的中午,白岩松在单位食堂打饭,不小心将菜汤洒在后面女孩的衣服上。白岩松本以为对方会责怪几句,谁知女孩不仅没有埋怨,反而对他莞尔一笑:“没关系,我擦擦就行了。



这个女孩名叫朱宏钧,来自江南水乡,毕业于名牌高校中文系,刚刚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编辑。她温柔漂亮,性格率真,两人互留美好印象。



因都漂在北京,空闲时白岩松就去找朱宏钧,两人一起聊聊天,去公园走走,或者用蜂窝煤炉做一顿简单的中餐。


有时候两人由于下班太晚没有饭吃,白岩松拉着朱宏钧往小摊走去,花一块钱买了两个烤红薯,递一个给朱宏钧:“对不起,我只能请你吃烤红薯。”朱宏钧要上楼了,白岩松鼓足勇气,认真地对她说:“小朱,从见到你的第一眼起,你就成了我放不下的牵挂。"朱宏钧一度感动的落泪,最终不怕贫穷两人走到一起。



1993年,两人在北京举行简朴婚礼。


当时单位没有给他们安排房子,白岩松和朱宏钧依然住在各自的集体宿舍里。白天在单位,他们还能相聚在一起,晚饭后,夫妻俩漫无目的地在街头遛达。夜越来越深,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他们不得不分开回各自宿舍。



为了给妻子一个家,白岩松决定搬离集体宿舍,到外面租房子。那时,白岩松和朱宏钧的收入都不高,他们想找廉价又舒适的房子。每天下班后,夫妇俩就在大街小巷到处转悠,四处看房子。

终于找到了一套满意的房子,可还没有住热,冬天就来了。半夜暖气停了,夫妻俩冻得瑟瑟发抖,将衣服被子都盖在身上,依然无法抵御寒意。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搬了6次家。


不久在朋友推荐下,白岩松进入中央电视台新开办的栏目《东方时空》做策划。制片人觉得他思维缜密,口才不错,有意让他做主持人。



第一次出镜时,白岩松没有一套像样的衣服,朱宏钧向朋友借了一套西装给丈夫穿。节目播出后,栏目组对白岩松的表现还算满意,且观众反响也不错,就这样,学新闻出身的白岩松成了《东方时空》的主持人。


此后,白岩松雄辩的口才、敏锐的思维以及现场掌控能力的优势渐渐显现出来。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在主持人队伍中自成一派,成为新一代主持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随着《东方时空》成为央视的名牌栏目,白岩松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别看荧屏上的他从容自如,侃侃而谈,其实他每天都是带着紧张、焦虑的心理走进演播室的。



1997年香港回归,央视举行大型直播,白岩松负责主持驻港部队从深圳进入香港那部分。他担心自己会说错,不停地演练,可偏偏每次一张嘴就是“各位观众朋友,现在部队已经到罗马州口岸”,他的大脑嗡的一响,这可怎么办?


当天晚上,他直到12点还没有睡着,无奈地对同样前来采访的朱宏钧说:“我想找朋友喝点酒。”朱宏钧没有反对,马上披衣起来,打电话张罗朋友,然后陪着丈夫一起去了酒吧。当白岩松喝到微醉时,朱宏钧扶着他回到宾馆。在这种情况下,白岩松才能睡一会儿,最终圆满完成了直播任务。


1998年,朱宏钧怀孕了。离预产期还有两个月的时候,白岩松要去参加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的现场直播,便将妻子送回江苏老家待产。岳母是当地优秀的妇产科专家,他能够放心。


直播顺利结束后,他来不及去看妻子一眼,就匆匆赶回北京。11月22日午夜,白岩松突然接到妻弟的电话:“生了!儿子7斤8两,母子平安。” 白岩松兴奋得拿起包就往外冲,这才意识到是午夜,已经没有航班了。这天晚上,他一夜无眠。



随着白岩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主持人,才女朱宏钧紧跟丈夫的步伐,一边工作,一边读博,终于取得了博士学位。2005年,白岩松因工作压力太大,患上了轻微抑郁症。媒体为炒作,编织一些不切实际的传闻,给朱宏钧带来巨大伤害。她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心灵上给予他支撑,终于引领白岩松摆脱了抑郁症。


白岩松是大孝子,一直牵挂在老家生活的母亲,朱宏均将婆婆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她给婆婆定制羽绒服和棉鞋,给婆婆洗脚,将老人当亲妈孝顺。此后婆婆一直在北京生活,一大家人非常和睦。



白岩松很有生活品位,审美观很时尚,他给妻子和儿子买的衣服非常合身。后来,朱宏钧干脆“放权”,一家三口的衣服都由白岩松采购。即使在外地出差,妻子和孩子不在身边,白岩松也会把衣服买得那么得体合身。


荧屏上的白岩松口若悬河,一脸严肃,生活中他很随和,堪称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