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封面 / RLBUM ART

微信公众号纸团样式使用教程

【向左滑动】
《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传承系列:剪耳黑青马——阿拉善民歌传承班演唱专辑》

呼琴图  萨出拉  雅尔贵  特力功   主 编

单CD光盘,汉语,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专辑收录了长调艺术大师、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阿拉善长调演唱风格流派的杰出代表——巴德玛导师早期演唱的阿拉善民歌,以及“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2级阿拉善民歌传承班”6位同学演唱的阿拉善长调、短调民歌18首。专辑内附图文小册,并附有阿拉善民歌传承班简介、歌种简介、阿拉善民歌传承班活动一览、后记以及每首歌曲的背景解说,阿拉善民歌传承班老师和同学们多张照片等。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简介

“民族音乐传承班”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特色教学之一,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60余年民族音乐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民族音乐学校传承与学校学科发展中的新的形式、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进行的新探索。民族音乐传承班,每年选择一项重要的传承项目,对其保护传承价值、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评估,把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请进学校,为其专门招收学生,在尊重每一个具体歌乐种固有的传承机制的基础上,将其与学校固有的资源以及“教学——科研”系统相结合,进行传承教学。传承班由设于音乐学专业下的特定本科专业方向学生构成,四年本科制学历。传承班培养具有“承、传、演、研、用”综合能力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才。

自 2011至2015年,共招收五届民族音乐传承班,分别开设科尔沁民歌传承班、阿拉善民歌传承班、潮尔琴传承班、锡林郭勒民歌传承班、鄂尔多斯民歌传承班,分别聘请著名民族音乐学家、科尔沁民歌重要传承人乌兰杰,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巴德玛,蒙古族马头琴国家级传承人布林,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扎格达苏荣,著名蒙古族歌唱家、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重要传承人金花等五位大师担任各传承班导师。民族音乐传承班在教育界,被认为是高校教育发展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调发展的创新形式。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及其导师鲁·巴德玛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2012年向全区招收6名学生,4年本科学制。聘请长调艺术大师、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阿拉善长调演唱风格流派的杰出代表巴德玛担任专业导师进行传承教学内容主要以阿拉善各部落长调、短调民歌为主,同时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格里格阿拉希担任助教。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六位学生分别是温都斯(扎鲁特旗)、雅尔贵(阿拉善右旗)、杭盖(阿鲁科尔沁旗)、激力莫格(扎赉特旗)、希鲁格(苏尼特右旗)、洪古日祖拉(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属于学校的特色教学,开设共同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以及田野调查,撰写田野调查报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经过巴德玛老师和各位教师的悉心传授,在四年的时间里,学生们学习了各种体裁的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80余首,系统地掌握了阿拉善民歌的地域风格和演唱技法。

传承展示

【鲁·巴德玛简介】 鲁 • 巴德玛(1940~)长调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艺术学院特聘教授。1940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原阿拉善旗)呼格新吉格登苏木。父亲鲁卜森敦都布是一位藏族活佛,精通藏、蒙、汉语和医学,会演奏喇嘛号、笛子等乐器。鲁 • 巴德玛的太姥姥米代、姥姥陶格图格、母亲乌尼尔都是远近闻名的民歌手,母亲乌尼尔还精通马头琴。巴德玛从小深受家族的影响,7岁开始跟母亲学唱民歌,9岁那年拜当地两位艺人吉嘎拉都、贡戈尔学习马头琴,学会了《带绊的小黄马》等马头琴传统曲目。1958-1960年期间,她成为苏木业余文工团演员;后进入额济纳旗乌兰牧骑任独唱演员及舞蹈演员。18岁那年,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首届那达慕大会业余文工团演出中表演节目荣获特等奖;1979年春,被特邀参加内蒙古首届《抢救搜集民间音乐研讨会》。同年,内蒙古首届民间歌手乃日上与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莫德格、查干巴拉、扎木苏等一同演唱《北山梁》、《北京喇嘛》等歌曲,获得一等奖表演的节目荣获一等奖,名噪内蒙古歌唱界;1993年4月,巴德玛筹划成立了阿拉善民歌协会,并任主席,组织当地地方学者进行阿拉善民歌的搜集、整理和理论研究工作,并筹划组织各种民歌比赛、民歌培训班,大力推动阿拉善民歌的传承、研究工作。2004年,被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授予“特聘民间歌手”称号;2007年,获得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命名的七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长调歌王”称号;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8月,她主持并同当地学者们搜集、整理、出版了《阿拉善和硕特民歌》(三本)、《额济纳土尔扈特长调民歌》(一本)、《阿拉善喀尔喀民歌》(一本)、《阿拉善短调民歌》(两本)、《阿拉善民间歌手艺人传》(一本)、《阿拉善民歌论文集》(一本)等九卷本《阿拉善蒙古民歌集》,其中收录了阿拉善和硕特、土尔扈特、喀尔喀三部各类体裁民歌千余首,阿拉善民歌人物335人,其数量之大、体裁之广、质量之高,是当前蒙古族传统音乐遗产搜集整理、理论研究以及抢救保护工程中一项重大成果。2009年,巴德玛出版了个人长调、马头琴专辑《恩德三圣》。2010年,出版专辑《内蒙古民族音乐藏——大师系列 •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蒙古族长调大师巴德玛演唱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 年)。2009年10 月15 日至2012 年7 月1日间,任内蒙古艺术学院少儿合唱团班阿拉善民歌教学导师职务3 年,培养284 名学生。2012至今,任内蒙古艺术学院阿拉善民歌传承班传承导师。鲁 • 巴德玛先生的歌声如其生活般自然、淳朴,在北戈壁驼背上载负着民歌事业得到众人的认可和拥戴,使其名声四扬,荣誉满堂!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及其导师鲁·巴德玛在草原上

‍歌种简介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道”(urtu in daguu)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道”为“歌”之意。相对于结构短小方整、节奏节拍均匀的短调民歌,“长调”不仅是蒙古人民关于此种文化表现形式的通行称谓,同时也较为确切地体现了其音乐风格和音乐形态特征。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人民在草原游牧生活中创造产生,在传统节庆、民俗生活和野外放牧时歌唱的一种抒情性民歌体裁,在蒙古族民歌中最富有特色。其特点是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辽远,音多词少,气息绵延。除旋律本身具有的华彩装饰(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外,还带有“诺古拉”(指波折音或称装饰音),真声与假声,胸腔共鸣,头腔共鸣等,是具有独特演唱技法的歌种。根据内容题材,长调民歌可分为赞歌、哲理歌、训谕歌、情歌、思念歌、叙事歌等;根据民俗功能和体裁特征可以分为宴歌、婚礼歌、牧歌、娱乐歌、劝奶歌等多种。在历史的传承中,由于蒙古高原地域辽阔、自然生态复杂,且各个部族在语言、风俗习惯、社会历史方面存在若明显的区别,长调形成了部族化、地区化、时代化和个人化的诸多风格系统。从总体上看,蒙古高原上长调风格的分布以中国内蒙古地区的锡林郭勒草原为中心,从东部的呼伦贝尔、科尔沁草原,经过蒙古国喀尔喀,再到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大漠草原,直至青海、新疆蒙古族聚居区,均是蒙古族长调的流行区域。

2005年,经我国和蒙古国联合中报,蒙古族长调民歌成功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短调,是蒙古语“包古尼道”(bogoni dagu)的意译。相对于长调而言,结构较短小,节奏节拍均匀的歌曲。蒙古族短调民歌的产生年代久远,数量浩瀚,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真实的社会生活及文化历史。其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调式多样,唱词韵律规整,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根据内容题材,短调可分为酒歌、赞歌、训谕歌、爱情歌、思乡歌、诙谐歌等。

阿拉善长调民歌

阿拉善长调民歌以部落特征及传唱风格,可分为四类;阿拉善和硕特长调民歌(又称“阿拉善和硕特沙斯惕尔道”):额济纳土尔扈特民歌;阿拉善喀尔喀民歌以及阿拉善科布尔民歌。各部落之间的差异,使长调民歌的演唱及曲调风格呈现各自的鲜明特点。‍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杭盖演唱阿拉善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一、和硕特民歌

阿拉善和硕特人目前主要居住在阿拉善左旗和右旗。清朝初期来自新疆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与准噶尔两个部族,由于定牧于河套以西,又称“西套厄鲁特蒙古”。和硕特民歌大致经三个历史阶段:迁徙前的民歌,迁徙途中的民歌和阿拉善定牧时期的民歌。这种过程中,和硕特民歌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特征。

从内容和功能上,阿拉善和硕特民歌又可分为沙斯惕尔道和浩黑尔道两歌种。

“沙斯惕尔”(Bastir daguu)一词意为“历史”,“道”为“歌”,沙斯惕尔道便是“历史歌”。其内容,主要歌颂可汗先祖、王公权贵、葛根喇嘛的恩德功绩,歌唱父母恩情,赞美家乡和骏马,唱解人生哲理、宗教法理、生活道理,记载部族的历史,讲述家乡的人物传说等,具有庄重肃穆、沉着凝练的风格特点。沙斯惕尔道绝大多数曲目属于长调形态。内容题材上反映了阿拉善和硕特人特有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民俗功能上属于宴会仪式歌曲范畴。“浩黑尔道”(hohir daguu)是一 种地方性音乐术语。在阿拉善和硕特人当中,浩黑尔道是相对于沙斯惕尔道而言,指那些节奏轻快、旋律简洁,形式富有变化,风格轻松幽默的民歌。从内容题材上看,浩黑尔道以情歌、生活歌为主,还有历史歌、思念歌、训谕歌、赞歌和诙谐歌等题材:从民俗功能上看,浩黑尔道是祭祀、节庆、宴会、婚礼等仪式场合不能演唱的一类歌。

二、土尔扈特民歌

土尔扈特部居住在阿拉善额济纳旗,他们的先民最早游牧于俄国境内的伏尔加河一带,18世纪初其中一部分迁至额济纳河一带定牧。根据民俗功能和题材内容,土尔扈特民歌分为起宴三首歌、朝政宗教歌、宴歌、思念歌、情歌、英雄人物歌、赞马歌和其它歌曲等类型。土尔扈特民歌中记载着他们迁徙途中的种种困难和历史艰辛。

三、喀尔喀民歌

阿拉善喀尔喀蒙古人,原住蒙古国,1921~1933年分几批移居阿拉善境内。由于他们迁居时间较短,从而一方面较好地保持着迁出地民间音乐的传统风格,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特有的地方性风格。喀尔喀民歌按照题材内容可分为长调民歌、短调民歌和划拳歌等三类。划拳歌是流传于喀尔喀、和硕特和土尔扈特人当中的一种游戏歌。

四、科布尔民歌

阿拉善左旗巴彦木仁、敖伦布拉格、乌素图苏木一带有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当地称为“科布尔”蒙古。他们既传承了蒙古族文化,也有着伊斯兰文化浓郁的特征。科布尔人的民歌有情歌、思念歌、训谕歌、赞歌等,多以宗教题材为主。

民 歌 赏 析

《圆圆溜溜的走马》Round Ambler Horse|巴德玛 演唱

这是一首阿拉盖喀尔喀民歌。歌中表现了一位母亲怀抱着可爱的孩儿,以绵羊般圆润的走马起兴,描述孩儿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风格活泼轻快,自然生动,常常在母子做游戏时演唱。这首歌曲录制于1979年,由达·桑宝三弦伴奏,昂王西日布马头琴伴奏,高·青格勒图火不思伴奏。

圆圆溜溜的走马哟,

剪动着耳朵溜溜的跑。

娇小可爱的孩儿哟,

眨动着眼睛甜甜地笑。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Rich and Vast Alxa|杭盖 演唱

相传16世纪末17世纪初,和硕特、土尔庖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四部合成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便是著名的“四部卫拉特”。后来各部之间争夺牧场,发生冲突,由于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占据优势,故其它三个部落相继离开故土,寻找新的牧场。其中,和硕特部于17世纪二三十年代来到阿拉善,定牧于河套以西。土尔扈特部于18世纪初迁徙至今阿拉善盟境内,便是今“额济纳土尔扈特”。《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便是和硕特人来到阿拉善之后产生的一首长调民歌,据说是最初来到阿拉善定居时,为了安抚人心、凝聚意志、建设家园而产生并传唱的。歌中颂唱了和硕特人对新家乡的高度赞美,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人性品德的高度认同,属“沙斯惕尔道”体裁。三百多年来经久不衰,成为从王公府邸、佛教寺院到庶民毡包,从大型那达慕、全民性的祭祀活动,到民间岁时节庆、婚嫁本命年等活动上的必唱曲目。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是难以寻觅的故乡。

佛海无边宗教之道

学成有为报效国家。

《查干套海故乡》Hometown Chagan Tohoi|雅尔贵 演唱

从前有一户人家由于大雪封路、所以过年的时候没能去看望嫁到远方的姑娘。每逢佳节倍思亲,姑娘思念父母、亲人而创作了《查干套海故乡》这首歌。从此以后,蒙古草原形成了不管姑娘嫁到多么远的地方,过年的时候家里人都必须去看望的习惯。

查干套海我的故乡,

那里有我慈祥的母亲,

每当想起我的阿妈,

热泪盈眶止不住。

恩格尔陶海是我的故乡

那里有我年老的额吉。

每当想起额吉的时候,

热泪盈眶止不住。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杭盖演唱阿拉善版本的民歌《北京喇嘛》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简介

杭盖,男,蒙古族,1994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2015年荣获“全区首届‘吉雅’杯”内蒙古长调大赛三等奖;同年7月获“八省区首届‘昭照那斯图’杯内蒙古长调大赛”优秀奖;同年11月获“全区首届普通高等院校长调大赛”三等奖。

洪古日祖拉,女,蒙古族,1994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曾被评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4至2015年度“三好学生”。

希鲁格,女,蒙古族,1994年5月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温都斯,男,蒙古族,1990年12月出生于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于2014年7月获“璀璨新星中国优秀特长生草原文化艺术星光盛典”内蒙古赛区专业青年短调组一等奖。

雅尔贵,女,蒙古族,1993年9月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2016年考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蒙古族音乐的表演与传承与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澈力莫格,女,蒙古族,1995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扎责特旗。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主要活动一览

♦2013年7月8日巴德玛携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全体学生及阿拉善民间艺人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演艺厅举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阿拉善民歌传承展示会”;

♦2014年1月23日巴德玛携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参演阿拉善盟“恭祝中国梦·腾飞阿拉善”春节晚会;2014年5月13日巴德玛受邀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关于蒙古族长调的保护与传承”专题讲座,并携全体学生表演;

♦2014年5月27日巴德玛及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全体学生受邀录制内蒙古电视台“艺术档案”栏目;02014年7月27日巴德玛、格力格阿拉希、满都拉图带领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参演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长调王巴德玛师生义务演出”;

♦2014年8月2日巴德玛、格力格阿拉希、满都拉图及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参演阿拉善盟“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巴德玛师生返乡汇报演出”及“阿拉善民歌协会总结大会”;

♦2014年8月3日巴德玛、格力格阿拉希、满都拉图及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全体学生参演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传承长调民歌 保护艺术魁宝”活动,并参与此活动的研讨会;

♦2014年8月8日巴德玛、格力格阿拉希、满都拉图及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参演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长调王巴德玛慰问演出”;

♦2014年11月2日巴德玛及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旋律学学术研讨会”上展演阿拉善民歌;

♦2015年8月15日巴德玛及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参演阿拉善盟左旗“阿拉腾图雅新专辑发布会”及“阿拉腾图雅杯科泊尔长调民歌大赛开幕式”;

♦2016年4月22日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杭盖、雅尔贵参加内蒙古电视台“又说又唱”节目录制。

阿拉善民歌传承展示会

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学生与阿拉善民间艺术家们

‍‍参演内蒙古电视台“艺术档案”栏目导师巴德玛专访节目

参演2014年阿拉善春晚

后 记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在此我很荣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以这种形式回忆这走过来的四年。2012年我们六个带上美好憧憬、怀揣艺术梦想,以饱满的求知欲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投于长调艺术大师巴德玛老师门下,组成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开始学习阿拉善民歌。刚开始我们在学唱期间感到很吃力,因为我们都是来自内蒙古各个地区,对阿拉善民歌的地域特征缺乏了解。可贵的是,经过四年在巴德玛老师的谆谆教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我们掌握了阿拉善民歌演唱技巧,且对其加深了了解。能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大师巴德玛老师的弟子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荣耀。巴德玛老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阿拉善民歌,始终要求我们以阿拉善民歌传统风格去演唱。巴德玛老师不仅给我们教歌唱,同时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庆幸的是,迎着毕业之际,由母校为我们出版专辑,并纳入“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使我们感到万分喜悦。专辑中共收录18首阿拉善民歌传承班四年来所学唱的民歌,其精选出的民歌均为具有代表性或在民间极少传唱的曲目。另外,还收录了导师巴德玛早期演唱的《北边的山梁》、《圆圆溜溜的走马》两首代表曲目。专辑是从大四上学期(即2015 年11月末)开始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录音室录音,为期一个月。文案由雅尔贵搜集整理,呼琴图修改编辑,由萨出拉译成汉文。最终由杨玉成老师修改完成。通过这张专辑,我们对培养我们的母校和老师,关心我们的社会各界,表示由衷地感谢。在此,我代表全班同学对母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培养和对本次专辑录制、出版过程中的鼎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专业辅导老师格里格拉西、班主任乌云娜老师及为我们马头琴伴奏的萨其拉图、却吉嘎瓦老师。感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传承驿站,感谢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编辑巴图先生。尤其感谢在本次专辑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呼琴图、萨出拉、特力功诸位师哥师姐。

雅尔贵

2016年4月28日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