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西

      潮尔艺术大师,科尔沁左翼中旗人。1887年4月8日(光绪十三年农历三月五日)出生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南哈拉图达屯一个贫穷的“五代潮尔世家”。其祖父是当地闻名遐迩的潮尔演奏艺人,父亲也谙熟琴艺,母亲是一位民间歌手。在父母的熏陶下,色拉西自幼开始学习潮尔演奏和民歌演唱,十几岁便成为远近闻名的“音乐神童”。17岁时,色拉西拜著名民间艺人丹巴仁沁为师,开始系统地学习潮尔艺术,其技艺和造诣得到进一步提高。18岁出家当喇嘛。在莫力庙当喇嘛期间,他拜著名艺人仁钦为师,学习潮尔技艺,并先后向民间艺人朝克吉勒额尔敦、达令嘎学艺,向达尔罕旗潮尔奇、史诗说唱艺人那顺特木尔学习潮尔演奏和史诗说唱。21岁还俗,成为一名职业艺人。从此他游遍科尔沁草原,上至王公贵族府邸、著名寺院,下至普通牧民的蒙古包,都成为他展示才华的舞台。1948年,色拉西与孙良、铁钢、赛兴嘎、毛依罕等四位艺人一道,被内蒙古文工团招收,成为内蒙古第一位专业文艺团体民族音乐家之一。他是集潮尔演奏、说唱英雄史诗、好来宝、演唱叙事民歌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其潮尔演奏将恢弘博大的史诗性、英雄性与深沉细腻并充满张力的内心表达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民族艺术家之一。其代表曲目《朱色烈》《乌拉盖河》《本宾希里》《海龙》《碧斯曼姑娘》《天上的风》《蟒古思调》等,成为蒙古族传统乐曲中的经典之作而流传后世。色拉西不但是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潮尔演奏大师,在音乐教育方面也卓有成就。1954年,色拉西一度被邀请到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任教;1957年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他将多年的演奏经验高度概括,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出桑都仍、敖特根巴雅尔、达瓦、西日莫等一批杰出的马头琴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初曾赴京讲学、录音,灌制密纹唱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音乐资料。生前曾任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等职。(摘自:《内蒙古音乐年谱·音乐卷》)

色拉西用过的潮尔

潮尔

       北方草原民族弓弦乐器,可分为潮尔类乐器和胡尔类乐器两种。蒙古族潮尔类乐器有:潮尔(cogur,流行于科尔沁、喀喇沁地区)、锡纳干·胡尔(šinagan hugur,“锡纳干”为“勺子”,流行于锡林郭勒、喀尔喀等地)、叶克勒(yikil,意为“马尾”,流行于新疆、阿拉善地区)、阿日森·胡尔(arasun hugur,“阿日森”为“皮”,流行于昭乌达、科尔沁北部)等。这些乐器称谓不同,流行区域不同,形状、定弦不同,音乐表现也相异。现代马头琴是由蒙古国及我国专业音乐家在这些乐器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文献资料显示,13、14世纪便有潮尔乐器流传。潮尔共鸣箱有倒梯形、多边形、椭圆形、勺形、瓢形等不同形状,大小不一,多数为单面蒙皮,琴头除了马塔尔(鳄鱼)首外,还有龙首、兽头、鸟首或无首,琴颈有曲颈和直颈两种,长短彼此不同;木制琴码,演奏时琴码上方斜插一把蒙古刀。其定弦为正四度定弦,与现代马头琴反四度定弦正好相反。潮尔演奏时用右手拉弓,用左手拇指、食指和无名指按弦演奏。潮尔的低音弦一般不用来演奏旋律,而与高音弦同时拉响,奏出持续低音,与高音弦旋律声部形成二声部,另外潮尔上的泛音十分丰富。与马头琴善于抒情的表现风格不同,潮尔更善于表现叙事性和吟诵性的音乐风格以及内在深沉、苍凉质朴的情感表达。过去主要用来为英雄史诗和叙事民歌伴奏。潮尔音乐中有:弹拨潮尔(托布秀尔);弓弦潮尔(在科尔沁直接称其为潮尔);喉音潮尔(又称为呼麦);潮尔道(由多人用喉音伴奏,一人演唱的长调歌曲)等形式。(摘自:《内蒙古音乐年谱·音乐卷》)


0
0
打赏
收藏0